登录 注册 下载

江南愤青:揭秘P2P网贷未来几年的趋势性大机会

 

黄老师和樊司长都做了演讲,他们都是专家,我不是,我更多还是扯淡来着,我最近出了本书叫《扯淡集》,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刚才他们都提到了互联网+,那么我也先来说说我自己关于互联网+的看法。

第一个看法,我认为互联网+关注的一定不是互联网本身,而是要关注+后面的行业机会,如果+后面这个行业没有什么机会,那么互联网本身一定意义都没有,因为互联网不是万能良药,能把一个要死的行业给救活了,不可能,只有这个行业本身有机会,互联网才会帮助他更有机会。

现在很多人在谈房地产的互联网化,我就觉得不太靠谱,房地产都要到了用互联网来造概念的时候,恰恰只能说明房地产没机会了,而现实就是一个没有机会的行业,互联网不太可能给你多大的现实性机会。

第二个看法,在于互联网加速了信息化潮流的来临,这个是对的,但是我们在这个潮流里面去谈互联网潮流多大,多猛,多牛逼,没有啥意义,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这个浪潮来临时候,能做点什么事情,这样才会更有意义。我相信,每个浪潮来临的时候,其实是对固有的行业阶层造成了格局上的改变,不太行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是不一样的,有的行业面临互联网就有机会,有的行业面临互联网是没有机会的,这个很大程度是社会财富重新洗牌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相信,不是所有的行业面临互联网都有机会的,有的行业可能反倒是加速了出局的速度,别幻想着互联网来了,能救你,该死就一定会死。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加快转型是王道。所以回到最后,互联网+的本身意义不大,要讲什么样的行业因为互联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互联网改变了之后,行业的研究,趋势的研究比单纯的讨论互联网+更有意义。

第三个就是刚才黄教授提到互联网在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潮流,我到是有不同意见,中介是不可能被打掉了,甚至互联网会强化中介的地位,这个具体不多说了,可以去看我写的《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里面有详细论述。

至于所谓的去中心化是未来潮流,我觉得可以多提一句,这个也不一定会是潮流。谈到平台,一般就是分布式平台和集中式平台两个,这个都是相对的概念,我到是觉得两种模式会长期的存在并行,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

事实上过去我们看到淘宝是分布式的集大成者,典型的分布式平台模式。但是如果假设分布式是潮流的话,那就基本意味着京东这种典型的集中模式就起不来,但是现实情况来看,京东一样起来了,而且越做越大,所以,我到时觉得这两种不是谁替代谁、谁搞死谁的关系,他们在很长时间内都存在并行关系,其实反应的是是人们对两种需求的依赖。

一个人某些时间需要集中式的,某些时间需要分布式的,取决于你在当时的具体情景,分布式优势是容量大,让很多人提升效率,滴滴打车,快的可以帮助很快打到车,但是缺点是出现个体失效,叫了车你没有去,或者车没有来,或者是你不加价,车根本叫不到等等。例如淘宝上买东西,发现你能力强,长得帅买的产品可能都是真的,像我们能力差,长的不好看,估计买的都是假货,取决于个体的能力,这是分布式的缺点和优点并存的。而集中式的缺点可能是效率低,容量有限,但是优点是买了什么东西,都是标准化的,享受的服务是一致的,不会因为你长的高,长得矮,帅和不帅,东西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就发现两个都有现实需求,不同社会群体都会有不同需求,例如女屌丝淘宝比较多,男白领上京东比较多,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间不同物品都会有两种并行需求,着急时候上京东,悠闲时候上淘宝,所以,没有谁革谁命的问题,是两种需求。

好了,我们回到正题讲我今天的演讲主题,P2P的行业趋势性分析,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大,但是实质讲起来也没多少内容,因为趋势这种宏观性问题,想明白了就是几句话的事情,只是推演过程可能会有点累人,想了不少时间。我是个喜欢做趋势性分析的人,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赚大钱不是依赖能力,而是依赖趋势性的机会,前几个月有一篇文章《瞎扯赚大钱的逻辑》转发量近千万,很详细的阐述了这个理由,有意识,无意识的碰到趋势性机会,都可以让你赚大钱,唯独能力本身无法决定这个逻辑。这种案例很多,具体也不细说了。从投资角度来看,个体能力是无法通过事前考察来发现的,而趋势性的机会是可以通过观察推演来思考的,所以,投资往往是看明白一个行业的未来趋势性机会,然后在里面铺开量来投资,不断的提高成功概率的过程,个体的成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很难被明确把握。

我们这几年还算好了,这几年我们投资了大量互联网金融公司,都起来非常迅速,互联网金融过去几年时间,催生了不下三十家估值过五亿美金各类公司,非常的迅速,我们都明显的感觉不是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本身有多少逆天能力,更不见得他们比别的行业从业者更牛逼,但是为什么起来那么迅速,是因为这三年是互联网金融的三年,同样的能力,同样的努力,在这个领域里成就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关注行业的趋势性机会比关注个体更有价值和意义。

我自己不是科技类出身,也不是专家学者,我们压根不懂很多所谓的技术细节问题,前面的很多所谓模型什么的,我都听不懂,说实话也不想听,我们只关注,关注市场在半年后,或者一年后会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压根不关注技术本身是如何牛逼的,我们只考虑一项技术以后给社会造成的影响是什么,什么样的企业在这里获取一些机会,如果发现了就尽可能的布一点局更有现实意义,比单纯的研究技术是怎么来的会更好。

就结合我自己这几年在P2P这个行业里插科打诨的观察来看,我有几个大的判断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我还是坚持12年就提出的观点,2012年我写了一篇文章《浙江经济怎么了》那算是我成名作,我在里面提到,中国债权机会已经过去了,彻底终结了,这个大的逻辑是因为中国面临极大的产能过剩,从而导致实体不赚钱的现实客观存在。

我们回顾过去,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是能赚钱的,摆地摊,卖冰棍都赚钱,3倍、4倍的利率空间,在那个年代,只要够努力,够辛苦,小商贩卖西瓜都可以赚钱,全民赚钱的年代,2000年代以后是实体本身不赚钱,但是资产在升值,买了厂房和土地一年翻一倍、两倍,所有人靠资产升值,02年到10年都是大格局,这个年代也是看上去全民都在赚钱的年代。所以,高利贷的现实基础存在,哪怕是50%的高利贷,一年翻一倍也可以把借的钱还了。

但是,2010年之后实体不赚钱,资产不升值,发现无法有更多利润的时候,债权的生存基础消失了,债权的基础是盈利,借10块赚了5块,然后还掉10块本金,在给2块利息,你自己还能赚3块钱,但是如果你借了10块钱,如果都亏的,你拿什么还本金和利息呢?债权如何保障权益呢?要么破产跑路,要么借新钱还旧钱,最终还是跑路的格局。我们11年以后就是这个情况,非常的明显。所以,整个实体不赚钱之后,债权的模式就宣告终结了。

我自己是信贷科长出身,06、07年的时候看到很多朋友放高利贷,电话打一个,欠条不用写都不用担心不还钱,大家都会还,因为他能赚钱,干什么不还钱啊,谁放着好好日子不过呢?但是现在呢?老婆抵押给你了都一样跑路,为什么啊。因为他不赚钱,压根没办法啊。你还不了钱,一堆人天天逼债,你不跑路怎么办呢?

去年三季度四季度,我们银行的存贷款规模数字往下走,很多人都说,互联网金融抢劫了银行的存款,我说都拉倒吧,别意淫了,根本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市场格局是好人不借钱,借钱的都是坏人。好人因为知道市场不赚钱,他借了没有用,干脆就不借了,而坏人是因为没办法套着呢,不借就活不下去。这个就是现实的市场基础,所以银行很郁闷,好人不来,坏人不敢,所以贷款自然出不去,派生的存款也就是自然跟着下来。

所以,我还是坚持债权的机会其实是没有了,也就是意味着,我对整体P2P市场都是看空的,我感觉P2P未来几年没有太大的市场机会,根本原因是因为大趋势下债权性机会的萎缩,债权机会萎缩下,那么股权机会其实在兴起,因为资金总要找出路,股权机会无非表现为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一级市场蓬勃兴起,过去几年已经很明显的,市场估值一个比一个高,钱没有地方去的时候,总要有地方跑,会往哪里去呢?越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越玄乎的东西,越有资金去,因为没有保准答案,随便你定价。那里有赚钱效应,资金就往哪里蹦。

资金所到之处,泡沫就起来了,去年最火的是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今年最火是股市,都是两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地方,值多少钱,随便你自己想,人有多大胆,估值就可以到多高。很多人说泡沫迟早会破,其实吧,从投资角度来看,世间万物,什么事情不会破呢?因为你总是会死的,死了万物皆空,所以诅咒一个事物会破灭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过程中有没有机会,我们自己认为一个事物只要两年内有机会,就值得去参与,两年,足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了。

前几天听到一个段子说,泡沫来了,有人每天在说泡沫会破,有人干脆跳到泡沫里游泳,前面的人越来越聪明,后面的人越来越有钱。你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从投资角度来看,一个事物如果没有泡沫的时候,只能赚取社会平均利润,只有泡沫起来的时候才能赚大钱。不断被人追逐的过程中,价格会远远偏离实际价值,你就能赚大钱了。

这里面你就要去想,你在什么时候介入?一定是趋势没有起来的时候介入才是机会,起来之后的机会都不是机会。我感觉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算不错。我前几年没事的时候,自己弄了个V助理,就是在线给人提供各种琐事助理服务的商业模式,最早是给我自己用的,因为我很忙,很多事情都交给别人去做,然后发现很多人有这个需求,就一直维持着,一年多来,这个团队很苦逼,很辛苦,但是我坚定认为这个事物有价值,所以一直运营着,到了今年四月份美国突然出来了个MAGIC,跟我们的运营思路一模一样,还拿了红杉的一笔大钱,于是风口刮到中国来了,我们天天被机构追着,想想过去一年多苦逼的日子,其实我们本身没有任何变化,变化的其实是市场,市场风口刮到了,我们就值钱了,而我们可能只是很好的感觉到风口会来,所以坚持着做了下来。

在股票市场上,去年跟易欢欢交流,他坚定的跟我说,股市一定会起来,会特别好,说实话,我自己是半信半疑的,因为我不懂二级市场,但是我们当时还是拿出了部分钱参与到了这个市场,我们所有的假设条件都是认为市场会起来,既然市场会起来,那么能力压根就不重要了,我们就基本不加判断的扩了三倍杠杆买入了很多五块钱以下的股票,买了大概二十来只,现在回头一看,基本在7倍左右的回报,根本不需要能力,事实上泡沫起来的时候,是最能赚钱且不需要能力的时候。

我一直挺鄙视基金经理,尤其是中国的基金经理,股市真好了,你会发现你自己做的比他还好,股市如果不行,他们也不见的比你牛逼到那里去,专业性很难得到体现,反正都是靠天吃饭的格局,那里有谁比谁牛逼啊,现在是个人都是股神,想想也是啊,在市场上要去找个涨幅低于一倍的企业也不容易的情况下能不各个都是股神?

所以认清楚泡沫会在什么行业起来,是个很重要的事情,现在股票配资的P2P很火,但是事实上,我们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意识到P2P下一步会走专业性道路,股票配资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我们在13年底,到14年中旬,我们投资了整整13家互联网配资公司,现在都获得了很不错的回报。记得索罗斯讲的那句真理,这个世界他妈的就是个谎言的世界,一个接一个骗局,你要认识到这些,然后提前加入进去,在被大家知道之前,撤出来。就是这么现实。

现在债权性机会丧失的现实情况其实是很明显的,几个小伙子搞一个APP,起步开口就是两千万,五千万,八千万的估值,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历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给创业者机会让他们去尝试的,只能意味着太多资金找不到出路了,大家都在无头苍蝇一样寻找方向,也正是如此,股权的接盘侠在大比例上升,一级市场的二级化去世很明显,这些都反映了股权性的投资机会在增长,并不是债权的机会,现在,很多人辛辛苦苦放高利贷,拿出几个亿赚的钱可能都比不上几个大学毕业生搞一个APP融个一两千万,然后估个五六千卖出去赚的多。

回到P2P的行业,我讲几个观点,第一是跟我写的书的观点一样,2013年我提出P2P越来越被工具化,工具化之后就意味着P2P不存在好坏之说,是好是坏取决于谁用,P2P现在成为了吸储工具,都是线上拉钱的方式,本质表现为大量的传统金融,或者传统金融机构以外的群体,以前叫高利贷群体利用互联网技术自我变革的过程中率先使用了互联网,传统的监管机构没有办法干就留下了空白的市场互联网,把传统金融机构的6%-7%的利率跟民间市场的18%的利率之间的空差抹平的过程中产生的机会,谁先看到了,做得好一点,就在过去这三年逆袭了。

2013年来,P2P被大家看得越来越明白,大资本入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央企都进来了,这个时候留给屌丝的机会不多了,以前可以靠人家不做抢这个市场,现在大家都干的时候就是真刀真枪的拼搏,拼金融到最后一定是拼资本,拼规模,九鼎一砸就是20亿,P2P公司五六年都没有达到这样的规模,金融很大程度是比资本的杠杆性,回到最后,杠杆约束的条件下,不管有没有监管,都会被约束的东西,有更高的资本,意味着体量会更高更大,这种可能性在增加,最近还有不少上市公司一砸十亿二十亿进入,那么必然意味着市场加剧洗牌的过程。

我去年说,什么一线二线P2P,到了今年全变成二线三线,过去你牛逼是因为人家没跟你玩,一当真,都得靠边站,现在大资本进场,挤走你流量还不说,先抢劫你人,很多大资本非常野蛮的直接在过去的一二线P2P里抢人,成建制的挖人,工资乘以五,股份乘以二,立马一堆人走了,于是,鸡飞狗跳,市场大乱。所以大资本进来之后,P2P的洗牌格局是注定的。

所以到了今年我感觉P2P的大资本化是趋势之一,第二个趋势是P2P的专业化趋势,我们在现实中也发现,很多领域单纯的靠资本是没有办法砸的,做大而全的商业模式的时候资本是可以砸出来的,但是专业性的领域钱没有那么有用,最近微贷网破百亿的规模,因为汽车抵押的领域里面有很强的非资本因素,是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评估能力,有很多光靠钱是堆不起来的能力,这样可以构建专业性,来抵抗大资本的入侵。股票配资其实也是一样,带有很强的行业属性,今天我们谈供应链,是属于专业性P2P的机会,我们看供应链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观点,是非交易者很难进入这样的机会,因为不在这个行业玩,你就无法构建专业能力,作为外部方和银行是同等的条件下玩供应链是没有优势的,和银行面临的优劣势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只有靠资本砸,如果作为交易端就是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就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

大宗商品的P2P我们看了很长的时间,他是典型符合金融资本的特性,也同时展现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大宗商品体量大,规模大,符合了金融的资本特性,金融一定是大资本的天下,他是讲体量的,很多人说给学生放贷,给小商贩放贷,做小微金融,其实从我们自己做金融角度来看,这些都是体量太小,即使放个十年规模也起不来,这些现实的需求很零碎,交易成本很高,规模就是起不来,阿里做这么多年的小贷就是150来亿的余额,2万多亿的商品交易额,才这点余额,你想不明白吧。那还是因为商品交易的流通领域靠周转的来形成和实现的,现在催生不了大规模,没有办法催生,这个角度来看商品流通小容量的市场规模就是起不来。

大宗商品一条船海上飘飘就是几千万美金,规模就会起得特别大,另外,大宗商品有很大的贸易特征的时候,就会发现传统的银行无法满足和解决,我们说,只做一批货一个多月的时间,对资金的需求也就个把月,银行的贷款至少是半年,很少有匹配性的贷款,看上去银行的成本很便宜,实际是很贵的,因为折算下来资金的使用效率很低,很多企业钱拿下来没有贸易做的时候成本卡在那里。而我们发现互联网喜欢的就是零碎的,短期的,现在去互联网上看一下,越短的标越好卖,8天,10天的时候最好销售,互联网的零碎需求和大宗贸易的零碎需求可以匹配起来,互联网和金融的两个特性可以和大宗商品结合。这种碎片化的需求对于贸易公司来说计算就非常的方便,这算下利息价格,算上去能赚钱就借,不能赚钱就不借,简单直接,现实方便。

其实这个也算不上创新,国际上都有专门的大宗商品银行,专业性银行一直存在,但是中国却没有,国外的银行都可以现实介入交易,进行物品买卖,中国也不行,这个也直接导致了一个很不好的结果,就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产需求方,却在世界上没有定价权,那就是因为缺乏产业金融资本在后面的支持,所以,我很期待,在大宗商品领域里面能出几家大的P2P公司,中瑞财富一年多的时间,现在破十亿了,我认为完全可以做得更大,因为这个市场的机会和容量在那里。

我们认为几个大的市场,一个是大宗商品,另外还有股票,目前先不说合法不合法的,如果说不合法的角度看,所有的P2P都面临违法的问题,所以不能说谁比谁好,我们只有讨论商业模式,在整个市场2-8千亿的融资融券的机会,现实被互联网开发利用的不足两百亿,而传统的市场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吃不下,所以给了民间的P2P很大的机会去里面玩。

其实要玩一个东西,要玩一个行业,怎么判断有没有价值,只要看两件事,第一看对手是谁,要搞死的人越大,意味着机会越大,万总跟我说他们公司里面自己坚决不买车,之前有人说要搞APP要搞死货车司机,我说要发现你要搞死的人每天很辛苦,省吃俭用买辆车,搞死他不道德,第二人家不赚钱,你搞死他你也不赚钱,要搞死赚大钱的人你才可以赚大钱。要搞死的人决定了你的格局,打架一定要找最大的人来打,你才有格局。另外一个还要看市场容量够不够,中石油,中石化很赚钱,但是要搞死他,你就发现会很难,因为全球石油公司就那么几家,容量有限,没办法搞死,所以看一个市场业态要同时具备利润高,容量大,才会有现实意义。我们觉得互联网金融这两个都符合,这样做开口性的机会和创业布局远比做一个闭口的机会要多得多。

P2P的未来两个趋势性机会,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大家可以自己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要不要进入这个行业,我自己觉得进入P2P,首先问自己的钱够不够多,专业能力够不够高,如果两个都没有建议不要干,没有这两个条件,P2P的窗户基本是关上的,现在从事P2P行业的要人想明白,下一步往哪里走,可能性会更大,行业外的人是基本没有机会的。

另外补充下,我们最近在关注农村金融市场,前几谈跟尹飞也打了电话,请教了下,他们自己感觉看到的机会是农村将近有10万亿的储蓄存款,4-5%的利息,甚至更低,放了十几年了,一直没变过,所以,我国的农信社是最大的资金输出方,有很多的钱没有地方去,都是很低利息在同业里拆借,而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城市里面大量的无风险资产存在,大概是8%-10%,甚至还有12%,在4%和12%存在8个点的利差,一定有人或者机构抹平,这个是投资机会,关键是谁会来抹平。

尹飞说是三个群体,第一个群体就是农信社,他们本身在升级,会把效率提高,第二个群体就是现在的P2P公司,原来在城市里面骗钱,现在估计会跑到农村里里面骗钱,第三个群体就是现在一开始就准备农村骗钱的机构,这三类谁都有机会,而且估计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其实,这个市场一直留着,为什么现在才到了风口上,因为我们发现农村的人口基本是留守人群,45岁以上,这批人不会用PC,所以,过去的骗钱成本很高,不划算,属于无法开发的群体,但是,经过去年微信红包的教育,农村手机使用率大大提高,七八十岁的老奶奶都会用手机抢红包,就会发现农村使存款的替代可能性被手机端大大加强了,我感觉未来农村金融会出现不少机会,主要是移动端的机会,移动端进入农村,10万亿的市场等着挖掘,几十家来分也是百亿级的市场,这就有更大的机会。

今年,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突然发现P2P的对手不在是同行,他们共同的敌人是股市,发现股市一好起来,P2P抽血很厉害,原先觉得10%已经很高的收益了,股市一起来,100%还嫌低,这个时候,固定收益开始不再被吃香,这个提出的思考是什么呢?其实是我们做一个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本质其实还是必须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否则很容易被替代,纵深做的再深,你都很难扛得过周期趋势的转换,我感觉未来一站式财富管理会成为P2P之后又一个风口,利用一个优势,深度切入客户,把人圈住然后横向扩张,提供给他能够使用更多的财富管理配置工具。人的需求一定不仅仅是单一层面的债权,而是形势不好的时候稳健,形势好的时候激进,你都必须考虑进去,这个就不仅仅是P2P目前的业态能涵盖了。

事实上,以前这样的客户需求机会并不多,以前资产不需要财富管理和配置,发现到最后买什么都一样,只要是收益高的就行,社会稳定不出乱子就行,随着违约和刚性兑付不断的被打掉,需要资产要被管理起来,分散配置起来,于是机会才会产生,这个意义讲,财富管理,今年才是刚起步。

 

(来源:金融行业网)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