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李广子:商业银行应从三个方面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李广子

本文编辑/张英凯

对资产规模已达上百万亿的中国银行体系而言,利率市场化对其影响是深远的。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认为应该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改进风险管理水平和提高利率定价能力三个方面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进程。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与银行的关系最为密切,也受到市场最多的关注。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类似,我国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了渐进模式,总体上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路径循序推进。经过十多年的有序推进,目前我国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基本形成了“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存款利率实施上限管理”的格局。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

存贷款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利率反映存贷款的价格,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因此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对业务收入和结构的影响

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将会对银行的存贷利差产生直接影响。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贷存比指标的考核压力,商业银行对存款的争夺日益激烈。2012年6月,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以后,很多银行采取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做法以吸收更多的存款;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银行在贷款上的议价能力不断下降。

然而,存贷款利差收窄并不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从国际经验看,多数国家的存贷款利差在利率市场化后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原因可能在于,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存贷款定价能力也不断提升,最终使得存贷款利差水平出现上升。1987年以后,美国存贷款利差水平逐渐回升,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结束5年后总体上回升到利率市场化之前的水平。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银行业收入结构中对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普遍较高,大多数银行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超过70%,一些银行甚至达到90%。在这种情况下,存贷款利差的收窄必将对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带来较大冲击,银行盈利水平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随着存贷款利差的上升,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的冲击可能会有所减轻甚至出现逆转。

对银行承担风险的影响

从市场风险来看,利率市场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并使得存贷款利率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其结果是导致银行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这种利率风险可能体现为收益曲线变动风险、提前还款或取款风险等形式。

除利率风险外,利率市场化可能还会加大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我国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一旦放开,实际利率水平在短期内可能会上升。实际利率水平的上升将会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另外,利率市场化也可能会加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变动会更加频繁,不同银行之间利率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客户对存款和贷款的调整会更频繁,资金在不同银行之间、银行体系内外的流动也会更频繁。存款和贷款稳定性的降低会加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对银行利率定价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首先会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定价产生影响。利率市场化赋予了银行在竞争性市场中自主定价权。如果仍然按照基准利率对存贷款进行定价,银行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存款客户,造成存款流失;同时,银行也无法通过差别化利率来区分贷款客户的风险,从而损害优质客户的积极性并导致风险积聚。

如果把存贷款利率看作银行对外价格,那么,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就是银行内部的资金价格。除存贷款利率定价以外,利率市场化还会对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产生影响。在利率市场化之前,不同期限资金的成本相对固定,其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也相对更容易确定。但是,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不同资金的成本会受到更多因素影响,因此也会存在很大差异。此时,科学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变得复杂得多。如果无法对内部资金转移进行科学定价,将会导致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利益分配的扭曲,进而损害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

总体上看,没有利率市场化,银行依赖传统的业务模式便可以获得丰厚利润,但银行也就失去了发展转型的基本动力。此外,利率市场化在优化资产结构、推动银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三个关键点

加快业务结构调整

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首先,银行需要对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进行优化,提升存贷款业务的盈利能力,在存贷款利差收窄的情况下保持高盈利。具体而言,银行应该在对不同客户风险和收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基础上,设计出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存贷款产品,发掘优质客户,增大在高收益低风险客户上进行资金配置的比例。银行尤其应当转变发展观念,改变传统的“垒大户”做法,重视发展对优质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业务。

其次,在对存贷款业务进行优化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还主要局限于结算和一般性代理业务,业务种类相对单一,附加值较低。针对这种情况,银行要稳步扩大中间业务范围,逐渐从低层次的代收代付向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高附加值业务发展,不断扩大中间业务收入。除中间业务外,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那些形成表内资产的非信贷资产运用业务同样值得关注,包括贵金属投资、拆出资金、同业借出款项、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这些业务可以作为贷款业务的替代,能够为银行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强调通过非信贷业务进行业务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既要认识到非信贷业务对增加业务收入的积极作用,又要认识到非信贷业务可能会增大银行的经营风险,银行需要在非信贷业务的收益和风险之间把握好平衡。

改进风险管理水平

首先,培养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的增加,银行需要通过自身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方式建立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这一点对于人才积累较为薄弱的中小银行来说尤其重要。

其次,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要由董事会负最终责任,充分发挥首席风险官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作用,确保风险管理政策能够迅速有效执行。

最后,注重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来管理银行风险将成为行业趋势。另外,作为一种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经济资本管理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同样值得关注。

提高利率定价能力

利率的定价是个复杂的过程。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应该在利率定价过程中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选好基准利率。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已逐渐成为我国准基准利率体系。与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相比,SHIBOR是市场交易的结果,及时反映了市场需求和供给状况。尽管目前SHIBOR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仅包含期限1年以内的利率,交易主体代表性不够等等),但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这一利率体系将会不断完善,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能够为银行的利率定价提供有效参照。

第二选用科学的定价方法。存贷款定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成本导向法。指根据银行经营管理存贷款所发生的资金成本、费用、风险成本以及目标利润等要素来确定存贷款利率。二是需求导向法。主要以客户的价值为基础对存贷款进行定价,以存贷款客户对银行产生的价值来确定存贷款价格的上限。采取这种定价方法时,需要对客户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价。三是市场导向法。以同业平均价格水平或竞争对手现行价格为基础制定存贷款利率。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利率定价方法。实际中,不同方法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更为现实的做法是同时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定价,综合不同定价方法的结果确定最终的存贷款利率。

第三做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要建立并完善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市场价格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完善内部资源配置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来调节总分行之间、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内部管理,加快建设按产品、按客户、按部门、按业务条线进行细分和成本核算的财务管理机制,使每一项金融产品、每一个客户的成本费用、风险和收益能够准确界定和量化核算,为产品和服务定价提供依据和标准,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