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美国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向中国服软?

7月9日至10日,在华举行的中美第六届战略与经济对话,因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一系列分歧而备受外界瞩目。中美两国政府能否克服当前困难,弥合分歧,保持和扩大共识,推进两国关系继续在平稳、建设性的轨道上发展,在会谈之前是个未知数。

然而,在这场对话谢幕之际,一篇《美国对华为何突然服软的六大真相》的奇文“突然”风行网络,而且未注明作者。而其所依据的主要事实仅为美国邀请中国军方参加亚太环演。其背后的逻辑是:美国与日本围绕TPP的谈判进展缓慢,因此希望在与中国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取得突破,以“拯救”美国经济;美国因乌克兰政治危机制裁俄罗斯,取得双输效果,受损企业谋求在中国发展;中国总理李克强近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下限是7.5%,因此不会坏,美国更不会放弃这块肥肉;美国想做亚太老大,就为了卖武器,得实惠,中国只要承认了,让它得了好处,自然就不会为难中国,也会相应承认中国的南海准则;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会举行,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环境,有利于对话,缓冲一下双边气氛;美国同时与俄罗斯、伊朗、朝鲜交恶,并卷入伊拉克、乌克兰、南海等局势中,美国外交环境焦头烂额,美国需要拉拢中国制衡俄罗斯,并防止中俄关系进一步接近。

按照它的逻辑,既然美国到处都是烂摊子,在经济上有求于中国,在数周之前就已经向中国服软,想必此次战略与经济会谈就徒属形式了,会根据中国的基调达成会谈成果。

但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谈开幕式上不无忧虑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他再次强调了中方所主张的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性,他说,“这是双方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从两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共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符合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体现了双方决心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开创大国关系发展新模式的政治担当。”“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共同解决问题。”

他从四个方面着重阐述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所应努力的方向,而它们也潜在地包含着中美之间的主要分歧乃至冲突的因素所在。

他说要“增进互信,把握方向”,就在于中美之间严重缺乏战略互信,在许多重大的双边、区域和国际事务中立场对立或者冲突,双方对抗性增强,从而使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变得名不副实,经常偏离中方所期待的方向。

他说要“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就在于美国并没有跟着中国的指挥棒转,被所谓新型大国关系所迷惑,放弃自己在地缘政治、价值观和人权领域对盟友和世界人民的承诺,尽管美国在经济上与中国拥有重要利益,但还是与中国在人权、网络、东海、南海地缘政治竞争等问题上产生尖锐分歧,展开激烈博弈,为了防范一个异质的中国将会给世界带来的不确定性,建立了一个环太制衡体系。

他说要“平等互利,深化合作”,就在于因为在一些重要领域仍存在分歧,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两军关系发展、反恐及气候变化合作以及在敏感的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沟通协调并不如两国心意,因此需要“加强”和“深化”。

他说要“着眼民众,加深友谊”,就在于两国因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方面的根本歧异,因此地方、智库、媒体、青年、社会各界交流“渠道不通畅”,往来受到制约。

习近平的讲话仅从战略层面向我们展示了中美两国的许多深刻而复杂的对立、冲突和矛盾因素,就让人感到中美之间状态堪忧,前景不容乐观,这还不包括汪洋、刘延东以及杨洁篪在与美国会谈代表的会谈中将会呈现的大量具体而更令人头疼的问题。

战略与经济对话结束后,习近平在会见美方主要代表时重申了他在开幕式中所说的某些观点,指出他本人愿意以各种方式加强与奥巴马总统的沟通交流,希望以此次对话为契机推动双方在共同关心的经济、安全、气候变化、热点区域问题等事项上加深合作,他尤其强调双方应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减少麻烦。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幕式中他特意选用了“聚同化异”一词取代以前常用的“求同存异”,但在此时他又重新使用“求同存异”,从中微妙地显示出中方努力谋求的“聚同化异”即使在此次对话中也效果不彰。

在中国的有关报道中未出现的是,美国国务卿在开幕式上重话批评了中国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中说一套做一套,他强调,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他并指出,美国选择和平道路,没有寻求遏制中国,双发即使有竞争也不选择冲突。

他说,在历史上,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确实有竞争的趋势。但是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的整个美方都不相信和中国的竞争不可避免。他承诺,在中美关系上,美国致力于选择和平、繁荣、合作和竞争的道路,但绝对不是冲突。这跟奥巴马在白宫网站上所发文告的精神是相一致的。

他还强调,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该是互利共赢,美中两国必须在共同利益上相互合作,并且有建设性地管控分歧。“将由我们可以共同做出的选择来定义”。

克里的这番话无疑是在暗指中国对美国的意图进行了战略误判,将美国视为敌人或者潜在的敌人。他也与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定义保持了距离,并相向提出了美国的定义。在其看来,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一些关系到共同利益的问题上不合作或者不够合作,并没有建设性地管控分歧。

中国在新一代领导人全面控制局势后,开始倒向俄罗斯,与其结成更紧密的具有准结盟性质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叙利亚、乌克兰等一些重要区域热点问题上与俄罗斯紧密配合,站在了与西方对立的阵营。中国在东海、南海的主权争议中立场、态度和实际行动变得积极、主动和强硬,引发区域动荡,美国随之强力介入,以维护区域平衡,中美还在人权、网络、经贸、间谍等很多问题上短兵相接、直接对抗。

从这些方面,美国得出结论,中国在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只停留于口头上,而未付诸行动。

如何处理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的关系,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在二十世纪的世界上,曾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都给世界和平、稳定和各国人民的发展权益带来了巨大灾难。美国对于防止中美走向其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应该是基于历史实践作出的明确决定。而且在美方看来,中国并不具有与美国冷战的条件,中国并不是另一个苏联。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缓和两国关系,并在某些方面向中国示好,是可能的。但美国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向中国“服软”,也毫无疑义。克里在开幕式上含蓄地敲打中国,就足以表明美国骨子里立场从未动摇过。对中国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些做法是不满意的。

全世界都明白一点,虽然与过去相比新兴大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质量,中国的发展水平与美国还存在巨大的带有根本性质的差距,而且由于中国发展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加之国内矛盾尖锐复杂,因此很难真正挑战美国的霸权,也无法与美国进行抗衡。因此,美国没有必要向中国服软。所谓“服软论”是荒谬无稽,不值一驳的。

美国的态度再明白不过,听其言观其行,一切取决于中国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如何进行选择。中美是有可能走向交集更多的一条路上,但也可能相反,由于政治上另类的恐惧以及在地缘政治中的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将导致中美冲突激化,甚至引发战争。

作者:丁咚 转自新华网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