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制度改进迫在眉睫 没必要一拥而上嘲笑熔断的稚嫩

周四早盘,两市大幅低开,开盘后持续跳水,沪深300约在9:43分跌逾5%,触发熔断,15分钟重启后,仅仅3分钟左右,沪深300指数跌逾7%,再次出发熔断,暂停交易至收盘。

李大霄:没必要一拥而上嘲笑制度的稚嫩

 “由于很多投资者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因心怀恐惧而造成了恐慌性共振。每一项制度都是出现了问题与风险之后,再设计完善,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来理解熔断机制,可能会比较客观。没必要一拥而上嘲笑制度的稚嫩。针对此次暴跌,减持是最大的利空,熔断只是次要原因李大霄认为。

这两天舆论对熔断机制的效果有很多议论和嘲讽。在我看来,不能因为一个防止市场过度波动机制的引入,就认为机制本身是造成市场波动的元凶。熔断机制并不是要改变市场趋势,并不意味着市场不能下跌或者上涨,它仅仅是对过快的上涨或下跌起到一个冷静和减缓作用。

由于很多投资者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因心怀恐惧而造成了恐慌性共振。不应把熔断的机制当成是造成市场波动一个元凶。

我们要正确地理解熔断机制,它对防止股市单日恐慌有一定作用,如果把熔断机制倒推至2015年,可能会触发五六次以上,单日超过8%的跌幅就不会出现。它起到一个起码的作用是止住了7%,市场不会连续下行。

每一项制度都是出现了问题与风险之后,再设计完善,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来理解熔断机制,可能会比较客观。现在市场发展比较快,制度建设往往要等到市场发展之后才慢慢完善,没必要一拥而上嘲笑制度的稚嫩。

减持是最大的利空,是暴跌的主要。要拥抱好公司,尤其是跌深的头股,增持的公司可适当关注。板块方面,银行、非银行金融、消费、基建类可适当关注。

2016年的股票市场不会再经历2015年那样大起大落的风波。包括监管部门、投资人和上市公司都将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今年股市波动幅度会收窄,波动的频率会增加,用频繁的小幅波动代替一次性的风险集中释放,整体走势将比去年相对平稳。

邓海清:完善熔断机制迫在眉睫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博士对1月7日股市大跌熔断进行了点评,他认为完善熔断机制迫在眉睫。

7日,上证综指大跌7.3%,上午10点就触发第二次熔断,提前收盘。

邓海清认为,第一,本轮下跌与6-8月份的股市暴跌直接触发因素不同,当时直接触发因素是证监会主导的清查场外配资等去杠杆以及股市泡沫破裂,而节后的暴跌则是由于汇率政策、保险监管政策、减持政策和熔断新政等共振导致市场情绪决堤。

第二,本轮下跌的具体因素包括:一是保监会前期警示举牌风险,今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市场对于是否会出现保监会主导的去杠杆存在担忧;二是人民币连续大幅贬值,上一次“8.11”之后不久就出现了中国股市乃至全球股市暴跌,这一次市场担忧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三是尽管证监会出面安抚,但是减持禁令到期的担忧仍然存在;四是注册制导致供给大幅增加的担忧;五是市场对央行过度宽松的预期落空。

第三,对于熔断机制,由于目前熔断线和两次熔断之间距离设置过窄,显著影响了市场的流动性。此外,中国市场以散户为主,对于政策了解程度不高,额外增加了恐慌情绪。从国际上看,熔断机制本身并不是问题,但是熔断线设置较高,且熔断线之间间隔较大,使得对流动性影响较小。

第四,设置熔断机制不应当降低市场原有流动性,对于大盘指数要更偏重防范过度波动,对于个股则要更偏重提供流动性。借鉴国际经验以及散户为主的国情,邓海清建议个股涨跌停板放宽到15%,第一次指数熔断线维持5%,第二次指数熔断线放宽到10%。此外,在对于新旧制度交替、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市场情绪不稳定的时期,股市危机管理应当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本文编辑/孙雪强)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