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最新定调!关于中国经济形势,这次会议传递出哪些信号?

文/《清华金融评论》高级编辑王晔君、谢松燕
1058 views

3

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马彬等专家和广州白云电器集团、浙江中国小商品城公司、携程旅行网负责人进行了发言。

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 不确定性和不平衡性犹在

李克强说,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广大市场主体以坚强韧劲拼搏,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要看到,去年同期基数低带来不可比因素,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恢复也不平衡,分析经济形势要全面客观,既看同比增速又看环比增速,既看宏观经济数据又看市场主体切身感受,既看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又密切关注新情况新问题,坚定信心,正视困难,扎实办好自己的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不“急转弯”,引导形成市场合理预期,推进改革开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日程,3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经济增速等经济数据将在4月16日公布。受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数效应等影响,机构普遍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将创新高。截至目前,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招商证券等21家机构对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幅度进行了预测,最小值为18.9%,最大值为41.7%,预测均值为26%。

受低基数影响,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将出现两位数增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从环比看,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速不会太高,难有超预期表现。总体而言,一季度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符合市场预期。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在《清华金融评论》(点击订阅)2021年4月刊撰文指出,随着中国政策的调整和正常化,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将由投资转向消费、由公共投资转向私人投资、由房地产投资转为制造业投资。同时,作为“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将会进一步推进,在鼓励创新、产业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各个方面都大可期待。

持续实施好结构性减税 缓解企业成本压

李克强指出,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持续有针对性实施好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做到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政策力度不减。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各项措施,用好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比例提高等政策促进制造业创新和升级,助力市场主体进一步恢复生机、增强后劲。继续加强对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有效防范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保就业是稳固经济基本盘的基础,要始终放在突出位置,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努力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和居民收入增加。

4月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明确了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1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据测算,实施这项政策,预计可在2020年减税超过3600亿元的基础上,2021年再为企业新增减税800亿元。

普华永道中国税务政策服务主管合伙人马龙表示,2021年是我国走出疫情冲击,经济继续复苏的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释放了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更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积极信号。这些减税降费政策既包括此前部分应对疫情税收优惠政策的延续,例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还包括加大力度为中小微企业持续减负的新举措。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为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提供持续性的帮助。

连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全球通胀预期升温,是否会传导至国内也成了热门话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以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相关行业价格走高,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超预期上涨4.4%,创2018年8月以来新高。

“当下,中国通胀走强最明显的是反映在PPI上。这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强势密切相关,而其中中国需求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反弹是由投资、出口和生产推动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带动了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在未来几个月PPI同比增速很可能会持续走高。但问题是大宗商品(石油除外)的价格强势能持续多久?如果中国需求是一个主要因素,而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会出现投资向消费的转换,尤其房地产投资在政府稳字当头的政策下很可能会明显下行,那么大宗商品价格的强势可能在可见的未来会出现修复和回调。因此,尽管PPI同比增速上半年会继续冲高,但是可能在二季度会见顶。”朱海斌说。

值得关注的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引起决策层关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4月8日召开的第五十次会议上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带来了成本层面的负面影响。从国家层面看,出台相关政策抑制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将使得制造业的复苏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更加稳健、持续。

深化“放管服”改革 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

李克强说,要推进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合理束缚,通过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针对企业期盼加强政务服务,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并提高活跃度。扩大对外开放,稳定外贸外资,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全国范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世界银行此前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9年第46位跃至2020年第31位,跻身全球前40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3月3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稳就业保民生,会议确定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体举措。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王敬波教授认为,近年来审批制度改革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精简事前的市场准入必须要和事中、事后的监管密切地结合,否则改革无法继续下去,也会造成市场的混乱。随着市场和社会的变化,作为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审批制度改革也要继续进行。最终的目标,就是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良好关系。

近日,车载芯片短缺已引发国内外汽车产商减产或停产,预计短期内供应状况难以明显改善。受过去几年单边主义影响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范围内产业链供应链运转较为脆弱,供给端的冲击正在释放。“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机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屠新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斌在《清华金融评论》(点击订阅)2020年11月刊撰文表示,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既暴露了我国产业链的短板,也凸显了我国产业链的长板。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中美贸易不确定性以及全球生产分工的放缓,我们既要致力于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补短板”,同时更要注重“锻长板”,以“锻长板”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目前,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庞大的国内市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设施以及强大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未来我国须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传统比较优势,通过“锻长板”提高我国产业链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