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条裙子引发的争论看投资者认知偏差


从一条裙子引发的争论看投资者认知偏差

文/《清华金融评论》孙世选

 

近日一条裙子的颜色引发了诸多网友的争论。有人说这条裙子是蓝黑两色,也有人说这条裙子是白金两色。争论双方各执己见,唇枪舌剑,甚至几乎达到了身心俱疲的程度。这场争论充分说明人的视觉是有偏差的。

在这个例子里,造成人的视觉的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光线的明暗,二是背景色导致的对比效应。

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人眼是看不清东西的,人眼要看清东西,需要有一定的光线。在人看到一个物体的时候,人的大脑要分辨这个物体的颜色,需要去除(discount)光线本身所带来的颜色偏差,才能搞搞清物体的“真实颜色”。但是,这个discount的过程自身是有偏差的(biased),有选择性的。如果把图中裙子的蓝色成分discount了,就会认为裙子是白金两色;如果把图中裙子的金色成分discount了,就会断言裙子是蓝黑两色。

但是,如果“科学”地解析,会发现这条裙子既不是蓝黑两色,也不是白金两色,而是蓝色加橙色。其中橙色的部分为什么会被看成黑色或者金色,这是因为人在做出颜色判断的时候不是单纯看这一条区域,而是在有周围区域的“陪衬”下观看。这种背景色陪衬导致的对比也会造成判断上的偏差。这就好比,你先把手放在冷水里,然后把手放在温水里,你会觉得水热;而另一个人先把手放在热水里,再把手放进温水里,会觉得水冷。同样是温水,为什么人的体感有差异?那就是因为对比。

在股市里,面对同一只股票,有人看涨,有人看跌,不同人的人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为什么呢?理论上说,给股票估值就是对股票的未来的现金流折现(discount)。但是不同的人discount未来现金流时所做出的假设不同,对不同的因素赋予的权重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就可能完全不同了。

总之,眼见不一定为实,人的视觉判断乃至人对世界的各种感知都可能是有偏差的,投资者基于有偏差的感知和预期在市场上有选择性地做出的交易决定自然不可能都是英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