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亮:经济深化调整利好债市 权益类投资呈结构性行情


刘东亮:经济深化调整利好债市 权益类投资呈结构性行情

文/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

2016宏观经济整体继续维持下行趋势,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周期,降准、降息仍将继续,资金面有望保持宽松,在这种大的宏观背景下,债券市场的前景并不悲观,利率债前景可能尤其看好,信用债将延续今年总体走强但内部分化的走势。相比较而言,股市难有持续上涨的动力而出现结构性行情,但权益类产品将更加丰富多样。

中国经济深化结构调整宽松政策环境依然可期

展望2016年,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稳定性将有所下降,海外市场的风险外溢可能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带来挑战。预计中国外贸在2016年难有明显起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上升,从而对2016年经济起到托底作用。同时境内金融市场更易受到外部市场动荡的冲击。一旦过于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新兴经济体爆发局部危机,有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出现链式蔓延,从而对中国的外贸、人民币汇率、境内金融市场带来多重压力。

中国自身来看,“新经济”超预期,但接替“旧经济”仍需时间,如果出现过剩产能大规模无序出清的情况,则释放的就业压力难以在短期内消化,就有可能打断薪资收入上升的势头,从而对消费带来损害。虽然这一风险暂时不大,但有上升势头。同时,过剩产能企业的兼并重组与破产清算并不会快速推进,由于某些来自于地方政府和分管部委的压力,以及日益上升的债务压力,产能出清将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

在中国经济转型与调整结构的过程中,需要宽松的货币环境为其保驾护航,中国宽松周期不会停止。在旧的基准利率框架下,预计2016年中国仍有2-3次降息,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有可能降至0.75-1.0%,存款准备金率有4-5次普调机会,并辅以定向降准,调降空间在350个BP以上。如果明年中国基准利率降至民生底后经济依然未见起色,央行可能以某种变通的手段,通过购买国债、地方政府债或其他商业银行优质资产的手段来扩张资产负债表,从而向市场投放额外的流动性以压低市场利率,重点将是压低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

 

预计企业去杠杆政府加杠杆成为2016年财政政策的主要逻辑主线。目前,依靠企业加杠杆来推动经济扩张的空间正日益压缩。但居民部门房贷与储蓄存款之比仅有25%,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中央政府的债务率仍相对较低,历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并不高,未来进一步加大政府杠杆率的空间依然较大,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有体现。在这个背景下,预计明年国债供给将加大,中央政府赤字率将突破2015年的2.3%,并且未来有可能突破3%,这意味着国债发行量会大规模增加,且为了形成更好的利率曲线,会加大短期国债发行的力度和频次。

 

其次,今年4季度,专项金融债曾有力撬动了信贷资金的增长,对于稳定地方基建投资,发挥了一定作用,预计2016年具有准财政性质的专项金融债规模会进一步增长,定向发行银行可能进一步扩大。PPP项目也将于明年将集中上市,但PPP诞生以来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法律问题、收益偏低问题等均未有实质性解决,特别是政府最终是否兜底仍存在模糊地带,对PPP推广造成一定限制。

 

债券市场依然看好 信用债结构继续分化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尽管债市已经连续两年走牛,但2016年前景仍并不悲观,利率债前景可能尤其看好。原因是在债市整体向好的同时,信用风险虽然不会大面积爆发,但信用风险上升的势头仍会持续,这将促使资金总体的风险偏好下降,寻找相对安全的资产。同时,资金利率维持低位的稳定环境,有助于资金通过杠杆获取息差收益。且从利率债收益率与基准利率之差观察,目前利差仍处在较高水平,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仍然可以期待。预计2016年利率债收益率将在震荡中继续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跌至2.5%以下,10年国债收益率可能跌至2.8-3.0%。

 

尽管从2014年开始,信用债违约事件不断发生,但各等级信用利差依然出现大幅收窄,除了债券牛市带来的鸡犬升天效应外,资产荒带来的资金评级下沉倾向也是重要驱动力。不过,2015年下半年,等级间利差拉宽的趋势已经开始出现,由于风险环境的恶化,高评级信用债正在逐步获得某种利率债的属性,成为资金避风港之一,而中低等级的买气则出现不足。

 

缓慢去产能的过程将使得信用事件呈现散发个案的状态,数量上或许会有所上升,特别是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行业可能会相对更为集中,但是信用违约大规模蔓延的可能性不大,信用风险总体仍然是可控的。因此,预计信用债将延续今年总体走强但内部分化的走势,等级间利差可能进一步拉宽,高等级信用债将进一步向利率债靠拢,而低等级的风险溢价将表现的更为充分。但是如果资产荒局面进一步发展,迫于盈利压力,不排除有部分资金的风险偏好被动上升,从而加大对中低评级的配置力度,导致低等级信用利差的收窄。

 

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启动的地方债置换,带来3.2万亿额外利率债入市,一度令市场承压。按照财政部的规划,未来两年安排有15万亿的地方债置换规模,意味着2016年或有7.5万亿的地方债入市,虽然这是既有存量债务的等量置换,对总体融资压力不大,但相对于债券市场而言,供给压力仍然存在。而国债发行规模的提高,也会进一步加大利率债的供给压力。

 

另外,企业端去美元负债进程,也会带来信用债发行的放量。在人民币贬值预期背景下,企业一定会调整负债端的币种配置,弃美元转向人民币,而大型企业的转换规模尤其巨大,且其倾向于大量发行短融中票进行融资,因此这部分负债转换带来的信用债发行增量值得关注。

 

权益市场料难持续上涨但产品将更加丰富

 

从目前股市的估值看,上证A股不存在因市值高估而出现大幅下跌的风险,但也不具备市值低估带来的上涨空间。根本而言,企业盈利才是驱动股市趋势性行情的动力,脱离企业盈利基本面的行情很难持久,如2007年和2015年总是会以暴涨暴跌收场。而目前中国企业正处在去杠杆、去库存周期,工业企业盈利已经连续负增长,只要盈利周期不出现实质性变化,权益市场将难以出现稳定持久的上涨行情。同时,政策层面对银行配资的口径趋于收窄,这将加大银行资金进入权益市场的难度,而2015年的暴跌也使得资金大规模入市的意愿有限,因此杠杆牛重现的可能性较低。

 

不过,在资产荒的压力下,迫于寻找高收益资产的压力,部分资金的风险偏好可能被动上升,或许会导致一定规模的资金寻找机会介入股市。因此2016年股市不具备趋势性行情,更多的表现为阶段性反弹或板块分化的结构性行情。而股市的一个潜在爆发点在于,如果类QE政策推出,流动性将推动股市出现超预期行情。

 

但这不代表权益市场业务空间的萎缩,事实上,随着供给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不断推出,建设包括股市、债市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迫切性日益上升,实体经济在转型期需要更多金融市场的支持。

 

2016年的权益市场,一方面将表现为已有高杠杆融资工具不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将表现为市场层次、广度深度更加发展,随着IPO重启和注册制逐步落地,包括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在内的市场容量将持续扩张,围绕权益市场的各类融资工具所带来的业务空间依然看好。同时,中国经济转型、国有企业改革、行业整合所带来的各类并购业务,也将对融资提出巨大需求,新三板制度的完善,甚至四板市场的建立,都会使权益类业务的市场空间不断外延。或许,2016年的权益市场行情难有大作为,但权益类产品本身却可能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编辑/《清华金融评论》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