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亚等:多层次股权市场服务脱贫攻坚——以陕西盘龙药业上市为例 | 封面专题


汪小亚等:多层次股权市场服务脱贫攻坚——以陕西盘龙药业上市为例 | 封面专题

20200810154214

近年来,各市场主体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助力脱贫攻坚,资本市场在我国扶贫进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借助首次公开募股“绿色通道”上市融资壮大,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股权市场服务脱贫攻坚战的典型案例之一。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行,实地考察了商洛市柞水县金米村产业扶贫成果。看到央视新闻,让我想起柞水另一个金融扶贫案例——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龙药业)借助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绿色通道”上市,成为商洛市第一家上市企业,也是陕西省第一家通过IPO“绿色通道”上市的贫困地区企业。截至2019年末,全国已有14家扶贫地区企业通过“绿色通道”实现IPO,累计融资79亿元,还有近70家贫困地区企业正在筹备上市。

金融扶贫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保障。过去,金融扶贫工作更多地关注了间接融资,即关注银行在扶贫中的作用,而对直接融资方式下资本市场在扶贫中的作用关注较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鼓励“三农”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2016年,证监会颁布《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扶贫事业的指导性文件。近年来,各市场主体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助力脱贫攻坚,资本市场在我国扶贫进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盘龙药业借助IPO“绿色通道”上市融资壮大,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股权市场服务脱贫攻坚战的典型案例。这也是我们课题组所做《资本市场服务脱贫攻坚的案例研究》报告中选择的样本之一,本研究报告试图从专业性、真实性、可持续性的角度,研究资本市场在助力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

盘龙药业借助IPO“绿色通道”上市后扶贫效果分析

借助IPO“绿色通道”上市,提升企业发展能力

盘龙药业成立于1997年,依托开发秦岭中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而发展壮大,是一家集药材种植,药品生产、研发、销售和医药物流于一体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所在商洛市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山大沟深,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少见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柞水县更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2017年11月16日,盘龙药业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功挂牌上市,由中泰证券保荐承销,盘龙药业成为全国首家深度贫困地区登陆中小板的企业,发行股票2167万股,发行市盈率22.98倍,发行价格为10.03元,成功募集资金2.17亿元,为其生产线扩建、研发中心扩建、营销网络扩建及信息系统升级建设等项目建设获得了资金支持。上市后盘龙药业的经营稳步增长,2016年至2019年营业总收入翻番,从3.05亿元增加到6.11亿元(见表1)。

1597996427(1)

公司上市后,创新多种方式参与精准扶贫

上市后,盘龙药业依托产业优势,多措并举推进产业扶贫、技术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在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中,采取发展大健康产业与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结合,项目投资与在贫困地区建设药源基地结合,联动帮扶与扶贫扶智结合等多种创新帮扶形式。

发展中药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公司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创造了“公司+基地+贫困户”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形式的扶贫载体。盘龙药业在陕西、甘肃等多个贫困地区着力打造中药材基地,吸收基地周边贫困人员到基地就业务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以陕西西川村金银花种植基地为例,目前该村共有183贫困户,贫困人口529人。按照目前的种植规模和市场价格,1000亩地将为该村每年带来1500万元的毛收益。

帮扶修路,改变贫困村组面貌。公司投入近200万用于柞水公路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发展瓶颈。在石泉县枫树村,硬化组级公路10公里,彻底改变该村的交通状况,使该村的山货特产物畅其流。

产业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体脱贫的内在动力。一方面,公司在药源基地开展中药材种植技能培训80余场次,参训人员1000多人次。另一方面,公司先后4次为柞水县教育局、柞水县七坪小学、交通希望小学、柞水县交通局等单位捐资达60多万元,共投入近90万元支持发展教育事业。截至2018年底,公司累计出资350万元支持为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现已帮助50余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扶贫帮困、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社会公益事业活动方面,2015年盘龙药业在陕西慈善协会设立盘龙慈善文化基金1000万元;2019年与陕西省见义勇为协会合作,出资100万元共同成立陕西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在健康扶贫方面,公司2019年上半年共计捐赠药品、医药设备等物资折合183.6万元,主要对象是深度贫困县柞水县红十字会、贫困县商南县和山阳县,针对贫困户。

IPO“绿色通道”的前期争议与实践认知

《意见》规定,两类贫困地区企业IPO可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政策。具体包括:一是注册地和主要生产经营地均在贫困地区且开展生产经营满三年、缴纳所得税满三年的企业;二是注册地在贫困地区、最近一年在贫困地区缴纳所得税不低于2000万元且承诺上市后三年内不变更注册地的企业。在短时期内,这个政策曾引起市场争议,焦点在于:以IPO特殊政策去扶贫,是否让劣质公司先上市,违反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是否降低上市标准“把坏鸡蛋放进篮子里”?

IPO“绿色通道”的主要争议

是否存在降低上市门槛。《意见》提出对贫困地区企业上市的各项审核事项坚持标准不降、条件不减,但既然开了绿色通道,能否“把持”住这些原则是一个疑问。另外,是否有监管部门把审批权当作扶贫工具的嫌疑,这样,可能不利于稳定投资者的信心。

即报即审这种“加塞”行为,是否对其他企业不公平?从上市的时间成本上看,借道贫困地区变相上市比借壳上市快多了,成本也可能低廉许多。鉴于此,会有很多企业想方设法搭便车。

企业上市“圈钱”,能否有预期中的扶贫效果。只有帮助企业创新、培育自力更生的能力、培育造血功能,才是真的“扶贫”。某些企业可能借助所谓的“扶贫”,通过IPO从市场上圈钱的方式实现让贫困地区为企业自身“扶贫”。

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企业排队待审是检验该企业业绩是否稳定的“试金石”。如果公司业绩受市场影响太大,那么排队期间就可能会露出“马脚”。而贫困地区的企业因为有IPO“绿色通道”,可以不经受时间“考验”,如果业绩不稳定而“蒙混过关”,上市后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

关于IPO“绿色通道”的实践认知

一是IPO实践中不降低上市门槛。尽管贫困地区企业可以享受“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优先政策,但审核过程中发行上市条件不降低、审核标准不降低、审核环节不减少、审核程序不压缩,只是在同等条件下在审核进度方面给予优先权。

二是100%现场检查,IPO过会率低,比普通企业的IPO审核更加严格。为了保证贫困地区上市企业的质量,证监会对贫困地区企业采取了100%现场检查措施,而对普通企业IPO只是抽查。同时,贫困地区的IPO过会率很低,证监会发审委对其要求更加严格。以2017—2018年为例,在IPO发审会上,贫困地区企业的过会率只有50%左右,而普通企业的过会率超过80%。

三是扶贫政策吸引力有限。2017年以来,A股IPO审核堰塞湖基本解决,随着科创板的推出,以及注册制将在A股市场实施全面改革的趋势下,整个A股过会率都在提速,贫困地区即报即审的“绿色通道”政策吸引力变得十分有限了。

四是对公平问题的再认识。改革开放以后,城市优先发展、东部优先发展、工业优先发展,是对农村、对中西部、对农业的“不公平”。因此,2000年后国家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资本市场,既要发挥经济功能,也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因此,从更长期、更全面的视角来看,资本市场对贫困地区企业上市挂牌给予“绿色通道”政策,恰恰是对前期不公平的一种“补偿”,是更高层面的公平。

借助IPO“绿色通道”上市政策,对贫困地区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9年末,已有14家贫困地区的企业通过绿色通道实现IPO,累计融资79亿元,另有近70家贫困地区的拟上市企业正在筹备上市工作。

贫困区企业挂牌或上市募集了大量宝贵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经济建设

IPO“绿色通道”政策推出后,多家贫困地区企业陆续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募集了大量宝贵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经济建设。贫困地区企业借助IPO绿色通道募集资金,平均募集资金在3亿元人民币左右,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地区,这3亿元股本资金可以带来银行配套贷款资金4亿到5亿元,因此一次IPO就可以让一个国家级贫困地区新增7亿到8亿元资金,通过募集资金的建成又可以带来当地就业、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极大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有些贫困地区可能会因为一家龙头企业上市而带动整个区域产业发展并因此脱贫致富。

贫困地区企业挂牌或上市带动就业和税收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贫困地区企业上市可以对当地就业及税收带来显著增长,即便挂牌新三板,这种就业和税收增长效应也非常明显。我们选择了18家贫困地区挂牌公司,对其挂牌前后员工人数和支付税费比例做了统计,从中可以看到绝大部分企业的员工人数和上缴税费都有明显增长。

许多贫困地区所在地省、市、县三级政府都出台了鼓励企业挂牌新三板或上市的奖励政策,如一家新三板企业挂牌平均获得现金奖励在200万元左右,一家企业上市成功获得各级政府现金奖励平均在1000万元左右。地方政府这些鼓励企业挂牌或上市的奖励通过企业多缴的各种税费很快就可以回收,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企业挂牌上市多缴税款—地方政府补贴现金—企业财务法律运作规范减少违规违法风险成本—企业进入良性发展通道—地方就业、财政收入进一步提高—给企业挂牌上市的奖励力度进一步加大……2018年年报显示,贫困地区挂牌公司总资产合计1131.64亿元,同比增长8.38%;净资产合计519.14亿元,同比增长6.85%;营业收入合计505.48亿元,同比增长8.94%;研发费用合计8.72亿元,同比增长23.99%。2018年,贫困地区挂牌公司所得税缴纳合计4.91亿元,员工总人数5.56万人,人均贡献营收高达90.92万元,人均工资约8.35万元,为带动当地经济、保障人员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贫困地区企业通过多层次股权市场进行产业并购整合

中国贫困地区大多是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为主要支柱产业,并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形成一个个小的产业集群,如“苹果之乡”“绵羊之乡”“土豆之乡”“水晶梨之乡”……这些产业集聚区又由大量分散农民种植养殖点和配套的一些深加工企业相结合,形成“公司+农户”的产业格局。这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是省级或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希望利用多层次股权市场进行上市融资。上市后,企业的资本实力大为增强,企业可以利用资金优势和资本市场换股收购平台的优势进行产业整合,并购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产业链同行或上下游产业企业,从而成为所在贫困地区的产业领军企业,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另外,贫困区企业也可以吸引国内优秀上市公司或大型央企及产业集团来并购整合。

2016年来,新疆、西藏等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上市公司发生并购重组269单,交易金额1732.67亿元。在部分贫困地区较为集中的省份,上市(挂牌)企业并购重组发挥了更加有效的作用。例如,云南铜业投入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4.39亿元,用于收购位于迪庆州的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部分股权,为进一步开发当地铜矿资源、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贫困地区企业通过上市过程提升企业素质

股权市场扶贫的核心,是通过专业化手段帮助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参与扶贫,其核心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企业通过财务咨询、资产评估、辅导培育、上市挂牌、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让企业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外部融资的同时,还获得更多的金融专业辅导和运营制度规范,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总之,贫困地区企业上市,是借助股权市场的资金,更多地直接服务于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而不像小额贷款那样直接服务于当地居民,再通过上市企业发展,支持地方经济。这包括带动当期就业、增加财税收入、吸引外部资金投资、挖掘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带动地方产业链条延伸发展等多个方面,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经济整体发展。

股权市场参与脱贫攻坚的建议

基于证券公司为贫困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时遇到的困境和调整,我们认为股权市场参与脱贫攻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

一是发挥资本市场优势,加大贫困地区资源投入。资本市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源投入,倾斜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推动机构、人员下沉到贫困地区,明晰资本市场扶贫的对象,把握资本市场扶贫的重点,选择资质较好、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的企业,创新资本市场扶贫的方式,因企因地因类型施策,有序引导各类资本流入贫困地区优质产业项目,再通过产业让贫困农民成为市场的参与者、市场主体,从而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能力,也提高贫困地区的市场化水平。

二是聚焦扶助对象,健全市场化“造血”机制。股权市场扶贫的机制是通过对贫困地区相对优质企业的支持,提升企业效益,带动贫困地区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贫困地区人员的收入。因此,股权市场扶贫的关键是从扶助企业出发,扭转企业股东落后的管理思路,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升企业的公司治理、精细化管理能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促使企业有效运用筹集到的资金,提高企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促进企业主营业务持续发展,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是政府引导,改善股权市场扶贫机制。监管部门要在股权市场审批速度加快的背景下,注重提高绿色通道政策的吸引力,强化对后续资金用途的监测。行业协会研究优化证券公司脱贫攻坚成效专项评价指标,在激励资本市场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方面发挥指挥棒作用,持续引导行业加大扶贫力度,更加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地方政府向贫困地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补助、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与资本市场发挥好政策合力,共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强贫困地区的信用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减少资本市场扶贫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难,缩短股权市场服务企业的周期。

四是多方共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股权市场扶贫不能够当作是公益慈善项目去做,要在投入大量资金技术后带来收益,开创多方共赢的局面。证券公司通过承销保荐贫困地区企业IPO和新三板挂牌等项目,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贫困地区企业上市或融资后,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提高主营业务收益,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农民就业问题被解决,收入获得提升。证券公司、贫困地区企业只有在发挥好各自专业性优势的前提下,才能获取效益,从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体系。

五是在注册制背景下完善“绿色通道”政策及执行。在新《证券法》和注册制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下,建议改进新三板挂牌及IPO“绿色通道”政策及执行。针对贫困县企业挂牌新三板以及挂牌后的转创新层、精选层操作予以适当政策放宽,为提高效率可以针对贫困区企业挂牌专门成立一个部门予以对接以提高工作效率。一些企业迁址到贫困县后,该贫困县不久就脱贫成功,这些迁址企业若申报新三板或IPO也应该继续享受“绿色通道”政策,否则会形成一个悖论:企业迁址后不敢发力帮助落户贫困区尽快脱贫,否则会丧失“绿色通道”。中央已出台“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2016年4月),明确提出,坚持正向激励,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缓冲期,确保实现稳定脱贫。为此,资本市场服务脱贫攻坚的有关政策,也应当依据中央政策要求,贫困地区上市企业在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后,仍在一定时期内享受“绿色通道”政策。

六是建议建立贫困地区企业后备数据库。由相关部门牵头,各省证监局和金融办、扶贫办配合执行,在全国贫困地区筛选培育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同发展阶段的优质企业,建立拟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定期对贫困地区重点拟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进行遴选更新,对入库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可以组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会员单位和这些名单上的后备企业进行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项目投资对接交流。

七是进一步推动多层次股权市场的扶贫支持力度。可研究在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立贫困地区特色板块和专项融资产品,对贫困地区中小微企业减免挂牌、融资费用;对具有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加大培育辅导力度,帮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并将其挂牌融资情况纳入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范围。鼓励产业优势突出的挂牌企业或上市公司跨地区、跨所有制实施收购兼并,延伸产业链,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引导经营业绩差、主营业务不突出的挂牌公司或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本文是根据《资本市场服务脱贫攻坚的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中相关内容修改而成,课题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资助。本文观点与作者所在单位无关。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0年7月刊,2020年7月5日出刊,编辑:王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