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六周年 | “8·11”汇改六周年: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


汇改六周年 | “8·11”汇改六周年: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

69260240636361176

2021年8月11日,“8·11”汇改正式迎来六周年。这六年来,人民银行不断调整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汇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灵活性进一步增加。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是常态,应加快境内外汇市场发展,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称为“8·11”汇改。这一调整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当期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作为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步,2021年8月11日,“8·11”汇改正式迎来六周年。

这六年来,人民银行不断调整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2016年2月,人民银行发布了新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定价公式,即“中间价=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要求做市商在对中间价报价时,适度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维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基本稳定。2017年5月26日,人民银行宣布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由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汇率变动经过逆周期系数调整后得到,至此形成了现行的“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三因素共同决定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此后至今,人民币汇率开启双边浮动模式,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弹性逐步加大。

“随着央行逐步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肯定。特别是2019年8月初,人民币汇率‘破7’以来,打开了可上可下的空间,汇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灵活性进一步增加。这再次体现了机制比水平更重要的汇改真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清华金融评论》2021年6月刊撰文指出。

双向波动成常态 完善外汇市场发展是未来改革重要抓手

8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是常态,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

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化波动率为3.5%。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3572元,最低为6.5713元,118个交易日中62个交易日升值、56个交易日贬值。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1.0%(648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8%(543点)。人民币对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有贬有升,双向浮动。

央行强调,我国目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这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基础。下一步,要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合理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通过多种方式合理引导预期,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角度来看,管涛指出,双边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的比价关系,是联系经济内外循环的重要连接点。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如非特指,人民币汇率均指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走势先抑后扬,对境内企业又是一次生动的汇率风险教育。

“顺应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应通过健全开放、有竞争力的外汇市场,以更便捷、更低成本的交易,吸引境外主体更多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更多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加快境内外汇市场发展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推动外汇市场开放。二是丰富外汇交易产品。三是健全市场基础设施。四是改善市场预期管理。五是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管涛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