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2023年“成绩单”:资产持续扩张,净息差继续下行,不良率普降 | 银行与保险


六大行2023年“成绩单”:资产持续扩张,净息差继续下行,不良率普降 | 银行与保险

lm15

文/《清华金融评论》秦婷

近日,六家国有大行2023年“成绩单”已全部揭晓。整体来看,2023年,国有六大行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资本实力持续增强,资产规模继续扩张,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净息差则持续下滑。

2023年,国有六大行积极履行责任担当,持续推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在做好“五篇大文章”中发挥领头雁作用。年报显示,国有六大行2023年末的贷款总额较该年初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这些信贷资源主要投放至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

六大行资本实力持续增强,充足率保持稳健

数据显示,2023年,工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继续领跑,达到3.4万亿元,也是六大行中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唯一超过3万亿的银行,建行、农行和中国银行也超过了2万亿,分别为2.9万亿、2.4万亿和2.2万亿,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体量相对较小,在1万亿以下。

从增长情况来看,邮储银行增长最快,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达到14.74%,工行、建行、农行和中国银行的增速也均超过了8%。

资本充足率方面,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9.1%排在第一位,建行、中国银行和农行均超过了17%,分别排在第二、三、四位,交通银行为15.27%,邮储银行为15%以下。从增长情况来看,建行下降最多,下滑了0.47个百分点,邮储银行上升最多,上升了0.41个百分点。

六大行资产规模继续扩张,非利息收入占比下降

总资产方面,工商银行超过40万亿,排在首位,农行、建行和中国银行均超过了30万亿,分别为39.9万亿、38.3万亿和32.4万亿元,邮储银行为15.7万亿,交通银行为14.1万亿。

从增长情况来看,农行增速最高,达到17.5%,工行、建行、中国银行和邮储银行的增速也均超过了10%,由此可见,2023年六大行资产规模扩张较为迅速。

利息净收入方面,工行和建行均超过了6000亿元,工行为6550亿元排在第一位,从增长情况看,六大行中有四家均出现了下滑,工行利息净收入下滑超过5%,建行下滑4%,中行和邮储相比2022年有所上升。

非利息收入占比方面,交行非利息收入占收入的比重达到36%,明显高于其他大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也均超过了20%。与2022年相比,非利息收入占收入的比重六大行均出现下滑,工行和建行下滑超2%。

六大行净利润保持增长,净息差继续下行

净利润方面,工商银行净利润达到3640亿元,排在第一位,建行净利润也超过了3000亿元,达到3327亿元,农行和中国银行也均超过了2000亿元。从增长情况来看,六大行净利润均同比实现了增长,其中,农行净利润增速最高,将近4%,交行增速最低,为0.63%。

当前,净息差持续收窄已是银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近两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屡次刷新最低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为历史最低。中国银行业净息差已经多个季度在满分线1.8%以下。

相比2022年,六大行净息差均出现了下滑,邮储银行是六大行中唯一净息差超过2%的银行,建行下滑幅度最大,下滑了0.32个百分点。交通银行净息差仅为1.28%。

六大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不良贷款率普降

数据显示,2023年国有六大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不良贷款率呈下降态势,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6%、1.33%、1.27%、1.37%、1.33%、0.83%,分别较2022年末下降0.02个、0.04个、0.05个、0.01个、0.02个、0.01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方面,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13.97%、303.87%、191.66%、195.21%,分别较2022年末上升4.5个、1.27个、2.93个、14.53个百分点。此外,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239.85%,较2022年末下降1.68个百分点;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347.57%,较2022年末下降37.9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各家银行对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资产质量攻坚取得积极成效。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表示,截至2023年末,工行境内分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5.37%,较年初下降0.77个百分点。在地方债务领域,融资主要投向经济财力较好、债务处于合理水平的区域,优选现金流较为充足的客户及项目,地方债务领域的信贷风险总体可控。

交行副行长殷久勇称:“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撑,房地产市场将逐步企稳回暖。但从目前来看,特别是1-2月,从有关部门公布的房地产销售情况看,市场销售依然比较低迷,部分房地产企业的风险仍在出清过程之中,房地产风险管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实体经济“输血供氧” 做好“五篇大文章”

2023年,国有六大行积极履行责任担当,持续推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在做好“五篇大文章”中发挥领头雁作用。年报显示,国有六大行2023年末的贷款总额较该年初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这些信贷资源主要投放至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

例如,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的贷款总额较该年初增加2.88万亿元至26.1万亿元,增幅为12.4%。农业银行贷款总额的年增量为2.85万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为2.95万亿元,增速为2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21万亿元,增速为58%;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规模突破2万亿元。

建设银行则综合运用贷款、债券、股权、证券化、结算与现金管理等一揽子产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末,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新增2.66万亿元,承销政府类债券超2万亿元;以投行手段为实体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存续规模超1.69万亿元,年度新增直接融资规模超5175亿元。

针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等金融供给薄弱领域,邮储银行持续深入服务,涉农贷款新增再创新高。截至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年净增占比近30%,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增长超过9万户。客户贷款总额达8.15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3.02%。

在数字金融方面,中国银行聚焦数字产品、数字渠道、数字风控、数字运营等关键领域,扩展产品服务多样性、普惠性和可及性。截至2023年末,企业网银客户达819万户,比2022年末增长13.31%。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达8776万户,全年手机银行交易额达54.88万亿元,同比增长17.46%。

交通银行则发挥上海主场优势,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打造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等业务特色。比如,在科技金融方面,截至2023年末,该行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较2022年末增长41.2%;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31.12%、73.95%和39.54%。

责编丨秦婷、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