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何风志:理性规避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骗局

文/何风志  本文编辑/贾红宇

最近,一些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诈骗的案件被曝光。对于当下火爆的互联网金融,投资者在享受普惠金融的同时,应如何提防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的骗局呢?本文提出了一些明确的线索和理性建议。

骗子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做局?

 

骗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戏,也许自从人类存在之日起,就有人开始设置各种骗局。今天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的骗局无非是把一些古老的骗局伎俩,再借助新的互联网金融的术语进行包装罢了。以“中欧温顿基金”为例,我们来看看这些骗子是怎么设局的。

 

选择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

在中欧温顿基金的网站上,有这样的自我介绍,“中欧温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以P2P、基金、PE等为主的基金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好的基金,公司坚持诚信、稳健、创新为发展理念。”

不可否认,骗子在选择名字的时候是非常精心的。“中欧”两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和欧洲的政府,暗示着政府的信誉。比如:知名的商学院中欧商学院、中非产业基金等,这样的名字会给人们值得信赖的感觉。很多骗子都会打这种擦边球,利用知名金融机构或国家政府等相同或类似的字样,如:中投、汇金、建银、中财、瑞信等。这些字眼很容易被组合成一个新的名号,如中投建银、汇金瑞信、环球花旗。很多小的公司都是拿虎皮做大旗,把这些大机构的名字组合到一起,成为自己的名号。

另外一点比较唬人的就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过去几年,能冠以“基金管理公司”字样的公司都是二级证券市场上的投资基金。如: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些基金管理公司都是中国证监会授权批准从事基金管理业务的。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字样还是非常信任的。骗子公司注册的“中欧温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程序上也是完全正规的。在深圳前海、天津渤海新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地方,为了鼓励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工商行政部门允许注册有“基金管理”字样的有限公司。

 

借助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方式增加可信度

中欧温顿基金号称“集合理财类基金产品,投资资金由中国银行托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在其宣传折页上,也把银行的logo印得非常明显,还印上了银行的客户服务电话。根据媒体的报道,该公司其实就是在银行开设了一个存款账户,并没有与银行签订任何资金托管和监管协议。

在中国,人们对于商业银行的信任是非常天然的,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很多人宁愿排半个小时的队,也愿意把自己的资金存在银行。为什么?安全、信任。大家都认为银行是不会倒闭的,银行即使出了问题,国家也会想办法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骗子们往往会利用各种方式同银行挂上钩,以显得他们的产品是多么的“正规”。他们的逻辑是:连银行都信任我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信任我?

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号称“天津市股权交易所OTC会员”、获得“信用评级证书”等。套路也是借用交易所等机构,在投资者心中形成“该公司经过监管部门批准而成立”的错觉。

 

宣称提供高收益的产品

高收益的产品是最有吸引力的诱饵。该公司号称自己的理财产品和P2P产品“投资方向为国际金融市场——有效规避国内股市低迷的影响”。人们稍微用理性的常识判断就会知道,如果人民币换汇出去或投资境外市场,是需要经过中国证监会和外汇管理局批准的。人民币的理财产品或基金怎么可能随便投资境外市场呢?然而,高收益仍然可以轻松地蒙蔽人们的判断——该公司提供的集合理财产品年化收益“高达40%以上”。

当年美国麦道夫以“庞氏骗局”的手法忽悠了500亿美元的资金,用的也是高收益这一招。无论外部市场如何波动,麦道夫基金每个月的收益率都有1%~2%。人们在面对高收益时,往往判断力水平急剧下降。

 

如何避开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的陷阱?

 

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并没有什么绝招妙计,一些简单的常识可以让自己变得强大,不容易受骗。

 

永远不要相信高收益的产品

投资高收益是一种偶然现象,长期而持续的高收益是极其罕见的。投资高收益可能的原因包括:(1)用了杠杆,其实背后的风险很大。你本金1万元,借了9万元,这样,如果投资收益10%,相当于就赚了一倍。可是,万一下跌10%呢?本金全部亏损!(2)短期收益,不能长期持续。极端情况是:如果你今天用2元买彩票,明天中了10元钱,可以号称投资收益率400%。如果再把这个收益年化一下,年化收益率就达到了天文数字。可是,你觉得这种情况可以持续吗?显然不能。

最可能的情况是,他们所宣传的高收益本身就是假的。现在行业净利率10%都算是非常好的企业了。投资收益能有10%,也算是很不错的投资了。谁会长期用20%~30%的利率成本来借钱呢?做什么合法的事情能偿还得起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呢?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个星球上最牛的投资人巴菲特,他的年化收益约20%,况且还有很多年份跑输了标准普尔指数。

高收益的产品背后一定蕴含着高风险。P2P主要的商业模式依然是金融中介,作为一个撮合平台做的就是“红娘”业务,“红娘”秉承的原则应该是“只做红娘,不入洞房”,也就是说,P2P的公司坚决不能碰客户的钱,坚决不能做资金池进行借贷双方资金之间的错配。借款方和出资方各自承担自己的风险和义务。这样的资金池业务,其实就是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业务,如果P2P这样做了,就相当于自己获得了其中的利息差,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

可是,许多P2P公司干着“既做红娘,又入洞房”的事情——不但做中介,而且还自己吸收客户的“投资资金”。这样一来,所有的风险都系于P2P公司身上。如果公司倒闭了,就相当于投资人的钱全部没有了。商业银行有银监会和央行的监管,以及内部的风控和制约机制。而P2P公司在没有任何监管的情况下,谁能禁得住金钱的诱惑呢?换句话说,尝到“入了洞房”的甜头,谁还心甘情愿去做那默默无闻的“红娘”业务呢?

 

永远不要投资“黑盒子”的理财产品

“黑盒子产品”就是只告诉你输入和输出,而不告诉你里面的任何东西。作为P2P产品的出资人,应该知道自己的钱是给了谁,他用这个钱干什么,他计划怎样来归还这笔钱。曾在西单某超市门口有一家P2P公司的宣传推广,其推广人员介绍说,只要你有钱,随时可以买公司的P2P产品,因为公司会自动帮你错配,你不需要知道借钱方是谁。这个说辞让我产生了怀疑。后来,果然这家公司出了问题。

只告诉你输入和输出,而不告诉你任何“黑盒子”里面的东西,这往往是骗局的开始。想想麦道夫的“长期稳定收益”就是这样骗了无数华尔街的顶级投资人500亿美元。去投一件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事情,无论如何你自己也是放心不下的。换而言之,为什么连去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告知投资人呢?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把这个钱拿走。

 

永远不要因为相信一个人就相信他所推荐的东西

术业有专攻,一个好朋友未必是一个好厨子,同理也未必是一个好的理财师。因为投资理财也和厨师一样,属于专业领域的范畴。换而言之,热心的人也是往往最容易被感染的,也是容易被骗子忽悠的。靠谱的人推荐的事情不一定同样靠谱。因为对这件事情的判断或许已经超越了他的判断能力。事情靠谱与否,你一定要用自己的判断力去判断事情本身。

麦道夫的客户都是顶级交际圈子的成员。如果不是顶级富豪的介绍,你是不能成为麦道夫基金的客户的。由此,无数华尔街的金融家、顶级金融机构和亿万富翁都以能成为麦道夫的客户为荣耀。这说明他们又进入了一个顶级的交际圈子,而且,他们的投资也一直源源不断地贡献着不菲的收益(在庞氏骗局被揭露之前)。这些聪明绝顶的金融家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人士,他们为什么也会陷入这个骗局呢?原因之一是觉得他们周围的人,也是同样金融投资领域的资深人士都相信麦道夫了,我为什么还要有怀疑呢?这么多优秀的朋友给我推荐麦道夫的基金,我有什么不能相信的呢?

国内现在“众筹”的玩法,也存在着类似的风险。很多众筹的参与者就是因为朋友的推荐而参与到项目的众筹中去的。但是,朋友也是被朋友所推荐的。如果忽略了对事情本身的判断,而仅仅寄希望于“朋友的判断不会错”,其实里面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