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张晓朴:利率市场化推动商业银行转型

 

文/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
本文编辑/张英凯

利率市场化本质上是要让市场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商业银行作为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承压主体,其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和业务结构都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发生深刻变化,无疑是一场“大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做了专门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反映了中央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决心。

商业银行作为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承压主体,其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和业务结构都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发生深刻变化,无疑是一场“大考”。为此,要深入研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挑战,关注风险动态,做好应急预案,真正做到既要胆子大,又要步子稳。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五个关键性变化

第一,利差保护将会成为过去时。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后的初期利差将出现不同程度收窄。在日本,利率市场化之前1960-1976年期间银行业的平均利差为2.29%,而在利率市场化结束后的1995-2010年期间降为了1.72%(如图1所示)。

第二,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将由市场决定,银行所有产品的价格都会随之变化。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的决定机制将实现市场化,利率的决策权将从央行转交到市场上的资金供需双方。

第三,银行业的风险偏好和风险轮廓将发生改变。银行增加“高风险—高收益”业务比重,可能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增加潜在的信用风险;利率波动加剧,利率风险将更加频繁地转化为现实损失;低流动性、高收益资产的占比将趋于上升,负债的稳定性下降,流动性风险更加复杂;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业务将增多,不同银行、市场间业务和资金链条更为复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将显著提升。风险偏好和风险轮廓发生变化本身并不可怕,比较令人担心的是银行的盈利模式、业务结构发生调整,但银行的风险管理没有跟上这种调整。

第四,未来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实施将更多采用价格型工具。在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不再通过行政命令来干预利率,而是会选择一个政策利率,由此影响基准利率,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价格。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于,人民银行不再公布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存款和贷款的基准利率,而是给银行设定一些市场标杆,例如现在推出的贷款基准利率,存款价格也会因为市场规律而有所影响。

第五,对照世界各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银行的竞争格局加速改变。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型金融机构冲击较大,银行业行业集中度会随之提升。激烈的价格竞争和存贷利差缩小压力对中小银行、尤其是无分支机构的银行冲击最大,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兼并收购案例明显增多。美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初期,因经营失败而被并购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不断上升,1988年到达并购顶峰,201家机构被并购(如图2所示)。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形成的挑战

具体来看,利率市场化给银行管理的挑战可以概括为三个字:价、量、险。

一是价。在面对存款利率管制逐步放松的过程中,银行的净息差下降是必然的。未来随着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银行的净息差可能会有所恢复。但恢复以后的净息差即使仍然能够达到260基点,其对应的银行客户结构、风险状况和复杂性也将发生很大变化。

二是量。从国际和国内银行的情况来看,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银行往往采用两种策略:一种是以量补缺,通过做大信贷规模、中间业务的规模来弥补净息差的下降;另一种是以新补缺,通过开办新的产品、新的业务、进入新的地域来弥补利差缺口。

三是险。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经营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使银行承担的风险与过去大不相同,风险敞口有可能会增加。

在一项针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应对情况的调研中,大部分银行反映目前的改革速度比较适中,是可以接受的。利率市场化未来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存贷款业务和利润下滑上,主要挑战体现在定价能力、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

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很多银行开始改造自己的客户系统,采用一户一价、一户一率的新理念。在转型方面,未来的转型难点在于,资产业务突出表现为业务同质化、定价能力和资产组合管理技术不足,负债业务突出表现为竞争加剧和存款的不稳定性上升。在风险管理方面,受利率市场化影响较大的风险正是银行风险管理较为薄弱之处,风险管理技术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大部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比较完善,而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战略风险管理体系相对薄弱,防范风险传染的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正因如此,利率市场化对大多数银行风险管理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利率风险管理、组合风险管理和新业务风险管理,并且在风险管理技术开发和应用上存在较大差距。

在未来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存款结构和融资方式将会发生转变,融资成本可能会倾向于提高。从国际上来看,存款作为零售价格会越来越逼近批发价格,存款利率的上升在短时间内会是趋势性的现象。存款占负债的占比下降,意味着银行会越来越多地通过批发融资获得资金,使得流动性风险管理面临很多挑战。我们在分析中还发现,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定期存款的占比是上升还是下降并不确定。比较共性的是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由市场决定,存款人和投资人对利率变化将越来越敏感,导致定期存款发生很多变化。定期存款的变化程度取决于当时市场上定期存款的价格竞争,以及投资者和消费者有没有其他备选的投资工具。

利率市场化的定量影响测算

定量影响测算(QIS)是针对改革方案或新政策对于特定对象带来的特定影响,进行量化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就利率市场化而言,其对银行业的冲击是否可以承受,是确定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和方案的关键。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定量影响测算,可以设计三种情形:积极的情形、稳健的情形、中性的情形。通过定量影响测算,可以大致判断出银行在不同利率市场化情景下可能受到的影响;事先预判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同进程对商业银行的冲击程度、冲击机制等,进而就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幅度提出更加务实可行的建议,确保改革风险可控。

在做定量影响测算的时候我们有一些收获,就是运用一些好的政策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过去完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我们认为,改革的未来推进和实施还要越来越多地重视和运用新型的政策工具,包括定量影响测算、压力测试、成本收益分析等。

我国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是有一些有利条件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是,银行存款基础雄厚,占银行负债的80%左右,成本比较低的活期存款占到50%。贷款绝大多数是浮动利率,很多存款的利率都是一年一定。这样的利率特点使得我们承担的利率风险较小。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负债是基于市场的浮动利率,而资产是长期固定利率,在市场利率整体上升的情况下,长期资产的收益不能弥补短期融资利率上升增加的成本。其次,我国银行的一些产品已经实现市场化定价,比如同业存款、协议存款和结构性存款等,已经积累了一些经营管理的经验。此外,金融监管的改革、金融脱媒的渐进推进也会给银行留出缓冲和准备的时间。

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

基于前面分析的影响和挑战,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银行应当进一步加强定价能力建设。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银行需要提高细分客户水平,对零售客户、批发客户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提高定价的信息化水平。在未来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存款利率将越来越接近市场利率。

第二,银行应当积极推动自身业务模式转型。大中小型银行应该确定不同的业务经营模式。转型是银行自身的系统性提升,应该说是艰巨的探索过程,面临的困难不能被忽视。另外,在转型过程中,银行也不能忽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可能会是银行安身立命之本,银行需要对其做精做细。例如,美国次贷危机以后,很多综合性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又开始有所恢复,传统存贷款业务的重要性又重新得到了重视。

第三,银行应当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一是利率风险方面。我国银行过去积累了比较好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但对利率风险不太理解。利率风险不像信用风险那样看得见、摸得着,可以通过贷款来管理,而更需要应用现代的风险计量技术;而且要了解利率风险的大小,就需要进行情景分析。这些增加了利率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二是信用风险方面。不良贷款率这个指标前瞻性较差,低不良率随时可能飙升,因此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低并不等于信用风险低。例如,西班牙的银行风险控制和银行监管是国际上很出色的,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实施动态准备金制度,但在此次危机中也未幸免,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班牙的不良贷款率在危机后急速上升(详见图3)。

在我国当前低不良率的情况下,一是,银行考虑如何将不良贷款率做得更准确;二是,银行面临的更大挑战则为怎样在低不良率情况下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不良贷款率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告诉你已经发生了什么,很难预测未来将可能发生什么。现在来看,大体的工具有以下几种:一个是现在国际上应用比较多的压力测试;第二个是内部评级中用的违约概率。此外,还有一个工具测算隐含不良率指标,也就是用借款人的利息覆盖倍数近似模拟未来不良率的走势。三是风险的关联性和复杂性。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风险的关联性会显著提升。这使得银行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面临着比过去更大的挑战。在利率管制条件下的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更多关注的是一个个银行,即孤立的点,而未来需要面对的更多是一个个银行构建成的金融体系网。在这样的一张网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很快地影响到其他环节。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决定》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这样一种要求和方法论有利于在推进金融发展改革中,提高我们对问题和风险的关注和重视。就监管而言,监管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风险开展的,也是围绕问题开展的。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们在监管上制定了很多应对预案,也包括建立利率风险的监测体制。

银行充分的准备和有效应对将为加快利率市场化提供坚实的基础,银行的高效稳健运营也是利率市场化发挥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以下是几点对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工作的具体建议。第一,银行需要强化自我约束,强化资产负债的管理能力、定价能力,强化业务转型,特别是强化风险管控。第二,银行需要认识到利率市场化是一次真实的压力测试,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要给予足够重视,对利率市场化进行重点讨论和深入分析。第三,在改革过程中,银行需要持续进行定量影响测算。这不仅有助于银行理解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程度,也有助于银行更清楚地理解利率市场化影响的传导机制。第四,利率市场化不只是银行资产负债部门的事,银行的应对工作必须涵盖前台、中台和后台。

利率市场化的顺利完成,将会成为我国金融改革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在利率市场化之后,我国将会拥有更丰富的金融服务、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更有序的市场环境、更稳健的银行体系。(本文根据中国金融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演讲稿整理完善而成,刊载经作者同意,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