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当前中国外贸困境的深度解析

1227 views

 

文/张莉 本文编辑/丁开艳

中国外贸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的贸易战略、模式创新皆未能与国际需求结构变化相匹配,外贸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已落后于贸易大国的现实需要。要保持中国外贸的稳定增长,需要构建新的外贸战略体系,提升外贸发展的内生动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5年被称为是中国外贸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虽然中国占国际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12.4%提升至13.4%,中国仍居第一贸易大国地位,但进出口双降显露出“霜降”的寒意,中国外贸或将进入下行通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舆论普遍认为是国际市场需求不足、中国要素成本上升、比较优势减弱、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等因素造成,其实,这些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的贸易战略、模式创新皆未能与国际需求结构变化相匹配,外贸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已落后于贸易大国的现实需要。

影响中国外贸增长的三大痛点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中国货物进出口全国进出口总值24.58万亿元,同比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按美元计,进出口、出口及进口分别下降8%、2.8%及 14.1%。从出口结构来看,加工贸易继续减少,出口下降9.8%;对部分传统市场出口下降速度加快,对欧盟、日本、中国香港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下降4.0%、9.2%、8.7%,对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下降35.2%、21.4%。从进口结构来看,进料加工贸易下降15.7%,一般贸易进口下降15.9%,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几乎全部呈现负增长,原油、塑料、大豆、天然气、纸浆、谷物、铜精矿等大宗商品进口金额普降。造成外贸双降、下行压力加大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外部国际市场因素,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结构调整状态,国际贸易态势低迷,美国(-6.8%)、德国(-11.2%)、日本(-9.4%)、韩国(-7.4%)、中国香港(-3.1%)、印度(-17.5%)、南非(-9.5%)、巴西(-16.0%)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均为负增长;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中国外贸自身结构调整的效应尚未发挥出来,未能形成引领发展态势的新增长点。具体分析,可归结为三大痛点:

其一,转型升级的方向不明确。外贸转型升级已提出多年,也显示出一定成效,一般贸易比重上升、民营企业占比提高、市场多元化加快,然而,这些成绩受到加工贸易减少、外资企业和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减少等负增长效应拖累,使得前者对整体外贸的拉动作用减弱。可见,外贸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鼓励产业链、供应链的共同优化提升,提升传统优势,培育新的优势,而非只是推动结构转型,否则,仅是形成替代效应,难以形成增长效应。

其二,政策激励缺乏实质效果。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培育外贸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的指导性文件,也推行了一些贸易便利化政策,但这些指导意见和政策并未形成具体的实施细则,地方政府在执行这些指导意见时也并未形成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具体措施,相关调研显示,90%的企业并不关心也没有获得指导性文件所带来的实质性作用。虽然相关部门在通关便利化、检验检疫等方面推行了系列措施,但这本应属于正常工作,不能作为实质性激励政策,而企业普遍诟病的税收高企、融资难融资贵、多次报批等问题仍未能获得根本解决,外贸企业的各类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其三,外贸主体的信心和动能缺失。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是外贸的主体,但由于生产、贸易成本不降反升,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定,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微薄,不能盈利又缺乏实质性的政策利好,外贸企业关闭和转向数量的年增幅超过15%。尤其是中国外贸的主体有很大一部分是港澳台企业和华商侨商,其对中国外贸的贡献率最高时达到70%以上,但由于这些企业主的第一代基本已经年老,第二代大部分都不愿再秉承前辈衣钵继续做外贸,而从事外贸的也有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继续做加工贸易,这些主体对中国外贸的贡献率已经低于40%,成为导致外贸订单流失、进出口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因产业和订单转移已导致出口减少950亿美元。

2016年外贸趋势忧喜并存

虽然2015年12月的出口呈现正增长,但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企业在年终提前交割的季节性因素,2016年春节前后,外贸企业停工的现象会比较普遍,年初下行态势仍会持续。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16年,全球贸易量增长3.9%,预计2016年中国外贸增长会与2015年持平或略好于2015年,乐观估计能与全球贸易增长持平,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外贸发展的痛点和制约因素,则很难摆脱外贸发展困境,外贸下行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延续。

外贸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2016年,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下跌、进口需求下降、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仍会成为外贸下行的主要影响因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签署后对中国外贸企业的排斥效应可能会有所显现,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会影响企业决策,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依然激烈。

外贸短板的制约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外贸的短板突出体现在四方面,一是进口产品缺乏定价权和话语权,致使中国出口产品基本处于价值链低端,而进口产品的价格并非由买方决定而是由卖方决定,所以,中国贸易进出口虽然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定价权则完全不由中国企业决定;二是品牌产品缺乏,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导,自有品牌的培育和打造能力较弱,这就使得中国产品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三是产品难以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国际市场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愈加突出,定制型贸易对大部分本来就缺乏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外贸企业成为一个难以跨越的门槛;四是高端制造业生产能力低和商贸流通的国际化水平弱皆成为外贸质量和效益难以根本提升的瓶颈。因此,弥补外贸短板需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协同运作,并非仅靠外贸企业和外贸管理部门的努力就能达成。

新型商业模式引领外贸增长。互联网将制造业推进到“工业4.0”时代,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系统,形成“生产+网络+服务”的制造业发展新模式,并催生了跨境电子商务等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正逐步成为中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速高达3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速超过70%,一达通等综合外贸服务企业的一站式服务降低了外贸企业约20%的运营成本,预计2016年,以创新为驱动力的新型商业模式对外贸带动作用会进一步显现,其引领的不仅是贸易规模,更是贸易理念和贸易方式的变革。

构建中国特色贸易强国战略体系的建议

2015年2月,国务院发布《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若干意见》,较为具体地提出了培育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的目标、措施及政策体系等,这的确是中国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进贸易强国进程的必然之举。但无论是培育竞争新优势或是实施贸易便利化,皆是促进中国外贸发展的基础工程。面对多重不利的内外部环境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外贸需要更高格局的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基本尊崇的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未能从中国特有的发展阶段,以及发达国家与中国在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出发。新时期,中国外贸需以全局性的闭环思维,强化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掌控能力和战略定力,融合东方合作理念,以国际视野,尊重国情特色,构建中国特色外贸战略体系。

第一,根据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合作共赢、公平竞争的原则,从法律体系构建、完善市场环境、政策体系构建、以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促进合作、提升货物出口竞争实力以及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中国特色外贸战略体系的重点措施,由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共同采取行动,落实配套措施。力争在市场结构、企业活力、贸易方式、产品技术、产品质量、国际品牌、综合服务等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重塑开放、活力的对外贸易发展新格局。

第二,要将中国外贸放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有重点、分阶段逐步落实各项措施,要以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动外贸特色创新发展为主线,将贸易强国建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国际经济合作相结合、与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制定相结合,全面提升中国外贸的质量水平、国际影响力、话语权乃至主导权。

第三,以“互联网+外贸”助推贸易强国建设。一是要发挥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引导其加快和制造企业密切融合,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贸易强国产业生态体系;二是凭借“互联网+”的产业升级模式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全面构建贸易强国生产营销网络。使互联网融入对外贸易的各个领域,整合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从线上到线下,将国内生产流通与境外生产贸易形成一体化链条,真正实现城乡统一大市场、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第四,培育“合作+竞争”型中国外贸新优势。要在巩固和提升既有优势的同时,积极挖掘优势要素潜力,培育特色、创新、活力的合作竞争新优势。合作竞争新优势的要素既要包含产业合作、市场合作、渠道合作等内容,也要包含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等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通过有效配置和调动优势要素,实现中国外贸在全球价值链、商品链、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共同提升,集聚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核心动力。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