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路径与风险防范

1364 views

 

文/ 郭田勇、杨帆

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是中国银行业长远、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意义、业务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并阐述了转型中应注意的风险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成为了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速了商业银行业务的转型进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传统业务结构下的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不断趋于恶化,不良贷款率不断高企,转型之路刻不容缓。

虽然中国银行业在2000年后也提出了业务转型战略,但在利率政策红利和经济环境景气的支撑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动力不足、效果也不显著,业务结构整体上并未转型升级。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传统业务下滑导致不良双升,银行经营利润不断下降,市场竞争力不断削弱。真正意义上的转型作为中国银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已是箭在弦上。

中国商业银行转型已箭在弦上

首先,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转型的根本动力。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过剩产能与新兴高科技产业之间的“新旧产能转换”必然驱动银行业务结构的变革。以往作为商业银行优质项目来源的“两高一剩”行业在新常态经济下成为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剧增的主要推手,商业银行纷纷压缩“两高一剩”行业信贷,降低这一“烫手的山芋”对商业银行经营的负面影响;而政策支持的重点行业、新兴产业对市场资金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的新特点,与商业银行传统的以信贷业务为主的业务结构与流程出现了结构性的错配,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经济结构的转型导致了市场融资需求结构的转变,传统业务结构下的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实现转型,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主动改善商业银行业务与市场融资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其次,金融市场化改革为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转型提供了内生压力。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商业银行在利率政策保护下靠净利差“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利率的自主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商业银行相对封闭的政策保护,要求银行经营进一步市场化,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同时,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也使直接融资渠道不断多元化,市场融资模式逐渐由以间接融资为绝对主体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发展的方向转变,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在融资市场中的重要性不断下滑,压缩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此外,外资银行和民营资本的进入进一步要求中国商业银行更新经营理念、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提高业务经营效率。因此,中国金融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必须改变自身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全新的商业银行。

最后,技术创新与应用是商业银行转型的外在压力和技术基础。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各类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行业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金融行业的竞争已经由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内战”逐渐转变为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型金融机构之间的“混战”。新兴金融机构在服务效率、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的金融市场体系,迫使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传统的金融机构加快转型,改善金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商业银行的转型提供了技术基础。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业务结构和流程、加快金融创新,再配合商业银行在资金、人才、渠道等方面的优势,那么商业银行转型的效益和效果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因此,无论是从宏观经济环境趋势,还是从内外部竞争压力来看,传统业务结构下的商业银行在新时期已经难以实现持续性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已是中国银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商业银行转型路在何方

对商业银行来说,业务转型不仅是业务结构的优化, 也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目前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应当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思路,遵循“从内涵到外延”式的升级路径,满足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具体来说,商业银行业务的转型升级重点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改革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模式,优化信贷业务流程。作为商业银行最为核心的资产业务,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安身立命之本。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升级并不意味放弃信贷业务,而是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不断革新信贷业务模式,赋予信贷业务更丰富的内涵。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存在审批流程冗余、业务办理效率低下、风险控制手段单一等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应当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改进信贷流程,减少业务办理不必要的环节,提升风险识别、与管控效率,满足新时期市场融资主体多样化、特异化的特点。

其次,主动创新,改造银行负债管理模式,提升客户体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推动市场资金价格不断抬高,负债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在负债管理同质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之间的竞争主要以利率水平为标志。但随着市场主体对资产管理需求的多样化、差异化,市场主体不仅仅追求高利率,更加重视满足其自身需求的差异化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主动改造负债管理模式,对客户进行精准分层管理,提供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需求的服务,提升客户体验,逐渐摆脱以利率水平为主要竞争手段的负债管理模式,转向以负债业务服务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负债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扩展负债业务渠道,积极推动负债业务表外化,满足对利率高度敏感客户的需求。

再次,着力推动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提升中间业务质量与规模。中间业务具有资本占用少、信用风险低、收益率稳定等特点,是商业银行由“全资产”向“轻资产”转型的重要手段。从国际经验上来看,发达国家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高,非利息收入对总收入的占比达到40 %以上;而中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普遍在20%以下,中间业务发展仍有较大空间,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商业银行应当明确自身中间业务发展战略,在稳步发展结算、代理等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咨询服务类、金融产品交易类、投行类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经营效率。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创新, 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 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最后,拓展相关业务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经营业务综合化。从金融市场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综合化经营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大方向,通过兼营或者并购等方式实现经营业务、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将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思路。在日趋市场化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仅仅依靠信贷业务将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生存环境也将受到限制。因此,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加强证券业务、基金业务、投行业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扩展,建构起综合化的业务经营模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也应该注意避免同质化问题。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并不意味着所有商业银行都要成为“全能型”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应当首先明确自身战略定位、战略优势,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战略目标有的放矢地推进综合化经营战略,使中国银行业形成具有特色化、层次化的综合化经营体系,切实满足市场需求。

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仍需注意防范风险

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各项技术的运用和各类金融创新的涌现将使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出现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原有的风险控制模式和监管框架将难以有效地管控各类风险问题。同时,综合化经营的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其他业态之间的联系将不断紧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复杂性都将大大提升,金融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针对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应当从商业银行自身和监管部门两方面进行防范。一方面,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来讲,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展,风险控制模式和流程也要进行更新,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提升风险控制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综合化经营条件下的并表管理问题,明确不同类业务之间风险的联系,加强综合化经营条件下并表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实现风险管理的综合化。另一方面,从监管部门的角度讲,“一行三会”式的分业监管模式已经被广泛认为难以适应未来综合化经营的金融市场格局,“各扫门前雪”的监管模式也难以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因此,现有的监管框架亟待改革,需要建立一个全面、高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解决金融监管真空、监管错位、监管套利等问题,对各类金融市场进行统一监管,构建完善的系统性风险治理框架。

(本文编辑/王蕾)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