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黄丁聪: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机遇与对策

780 views

14

消费金融正迎来大发展的时代,即时化、场景化、个性化和普惠化成为明显趋势。本文尝试就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做些有益的探讨,提出商业银行既需要打好地基,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合纵连横,深入客户消费场景,更需要巩固优势,推进风控模式创新。

消费金融包括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信用卡、房屋按揭贷款,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京东白条、蚂蚁花呗,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的分期贷款以及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等。消费金融本身并不是一项新兴的业务,只是过去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在中国的整体信贷中占比并不高,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国内居民消费信贷占全国信贷的比例在20%左右,如果剔除占比将近75%的住房贷款,居民实际的消费信贷占比仅为5%的水平,远远低于国外成熟市场30%的水平。随着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期,消费贡献度提升、观念的转变以及技术的进步,消费金融正迎来大发展的时代。

2009年7月,银监会公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并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达到了15家,与此同时,以佰仟消费金融为代表的一些无牌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携平台之势深度介入消费金融,以趣分期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转战消费金融。一时间,各路资本蜂拥而至,争抢消费金融蛋糕,作为传统消费金融主要提供者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消费金融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首先,消费结构升级是消费金融发展的基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3.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2个百分点,消费已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居民的消费已经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向更高层次需求转变,购房、购车、出国旅游等大额消费成为新的趋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在此背景下,国家对利用金融手段促进消费、提振经济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和推广就可见一斑。未来消费金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消费观念转变是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过去中国主要的消费人群以50后、60后、70后为主,这部分人群由于受成长环境的影响,重储蓄、轻消费,可以说是今天赚100元,只花50元甚至是20元,消费观念较为保守。而现在,80后、90后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的主体消费人群,这个群体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敢负债、敢消费是这个群体的显著特征,这为消费金融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客户基础。

再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新兴信息技术的兴起,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重要动力。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在国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的同时,由于消费金融面向的是庞大的个人客户群,且需要与具体的消费场景相结合,因此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成本较高,难以迅速地推广,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为商业银行降低消费金融经营成本,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而从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来看,即时化、场景化、个性化和普惠化成为明显的发展方向。这要求无论客户在何时何地消费,当客户有金融需求时,金融服务商都能提供即时的服务。针对多样的消费场景,金融服务必须嵌入到客户的消费场景中,针对不同的消费场景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产品。而客户的多元需求也需要银行按照价值贡献的高低提供不同的服务,这就需要提供消费金融的机构了解客户需求、客户偏好、客户行为方式等,通过依托大数据技术,绘制360度客户视图,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同一场景中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定价以及不同的服务,实现个性化的服务。这也意味着消费金融将成为一种覆盖社会各个阶层的普及型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优势与劣势

商业银行有着多年的信用卡、消费信贷等消费金融业务经验,有着开展消费金融服务的天然优势:一是累积了庞大的客户基础。以信用卡业务为例,截至2015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排名靠前三家银行合计发卡量就已经突破2.5亿张,其中工商银行信用卡发卡量突破1亿张,建设银行突破8000万张,招商银行接近7000万张。可见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具有得天独厚的客户优势;二是和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相比,商业银行拥有低廉的资金成本,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定价优势;三是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信用卡业务开展多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成熟的风险管控体系,也经历过实际业务的检验,相对于互联网企业以及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的风控体系更为稳健;四是商业银行具有大量的线下网点,未来作为消费金融超市,在服务客户线下业务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五是商业银行与大型商超、百货、旅行社、交通运输企业、酒店、餐饮企业等大客户已建立起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而这些企业掌握了客户衣、食、住、行的消费场景,银行可以依托这一关系推进消费金融布局;六是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账户信息、交易信息、理财信息等高价值数据,可以有效掌握客户的资产情况。相比之下,大量的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所掌握的数据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然而,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也存在诸多劣势:一是缺乏场景的直接掌控能力。与互联网企业相比,商业银行不直接掌握客户消费场景,距离客户较远,而互联网企业利用平台优势,紧紧把控着客户的各种消费场景,而且具有很强的掌控能力,而商业银行则严重缺乏对客户消费场景的直接掌控能力;第二,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的消费金融部门,其职能分散在信用卡部门、个人贷款部门,有些银行甚至还有专门的汽车金融部门,这就造成内部资源分散,不能形成合力,甚至是内部各部门间互相竞争,争抢客户,造成产品杂乱无序,给客户造成困扰;第三,传统商业银行都是人员众多、机构臃肿的庞然大物,经过多年的发展,内部已经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官僚氛围,冲规模、重房贷的传统经营思维根深蒂固,与需要开放、创新、灵活经营思维的消费金融相去甚远,要在短时间内转变其经营思维也较为困难;第四,长期以来,银行消费贷款准入门槛高,以中低收入为代表的大量的长尾客户往往被商业银行所忽略,银行现有的服务流程、风控模型等都缺少对这一群体的关注,缺乏长尾客户服务经验,成为银行的一大挑战。

商业银行发展消费金融的对策

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要坚持补短板、扬优势的策略,发挥客户、风控、数据优势,补足场景、内耗、思维、经验短板,致力于打造消费金融闭环,构建消费金融生态圈。既需要打好地基,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合纵连横,深入客户消费场景,更需要巩固优势,推进风控模式创新。

第一,打好地基,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需要转变经营思维,形成科技输出能力。在新兴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银行提供的服务产品目录中应该增加科技金融产品,要从传统的输出金融服务的经营模式转变为输出金融+科技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上要从单一的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变为伴随客户成长的全天候伙伴。从消费金融的视角来看,商业银行要补足场景短板,就要从掌控场景的能力建设出发,分析银行自身的优劣势,找准切入点,形成科技输出能力。目前还有大量的线下小型实体店尚未融入互联网甚至是尚未触网,这些实体店也面临着电商平台的巨大挑战,也有寻找出路的冲动,但是线下商户数量大、体量小、自身资源有限,没有能力承担科技成本,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开发相应的科技产品,以免费的方式输出给线下商户,帮助商户触网的同时,可以有效掌控消费场景,实现共赢。

其次,商业银行须变革现有业务分割的管理体制,释放改革红利。商业银行应成立集中的消费金融业务推进部门,如消费金融子公司、信用卡公司或者消费金融事业部,集中业务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渠道建设、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等。

再次,商业银行应做好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一方面,打造支持全量数据、实时在线的大数据平台,支持实时数据的处理,以满足消费金融即时化、场景化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打破内部数据孤岛,全面梳理整合内部数据,合法合规引进外部数据,建章立制,完善数据治理。在此基础上,推进客户标签化工作,构建全面的客户视图,形成不同的客户分群,支持基于不同群体的客户识别和风控模型的构建,发挥数据对业务发展的支持作用,促进数据资源生产力。

第二,合纵连横,深入客户消费场景

消费金融是一片蓝海,市场容量巨大,但由于其业务具有“两多一小”的特征,即客户多、笔数多、金额小,客户服务和风险管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本着开放的心态,合纵连横,深入客户消费场景。一方面,加强同业合作,协力开展客户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加强跨界合作,延伸客户服务边界。

首先,商业银行应与业内的消费金融公司、保险、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选取具有业务互补性的对象进行战略合作,建立互联互通机制,以共享资源、分享利益的方式,合力做好客户拓展及服务,增加双方客户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商业银行应大力推进跨界合作,一方面依托客户关系优势,与各行业大型连锁店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其连锁店网点优势,拓展线下服务边界;另一方面依托科技输出与大量的线下小型实体店建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免费的科技产品支持小型实体店完成线上化工作,提升小型实体店的客户体验并在实体店消费场景中嵌入消费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支持了实体店的业务发展,实现了双赢。

第三,巩固优势,推进风控模式创新

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控上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然而传统的风险管控模式在消费金融业务大发展的今天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由于消费金融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中低收入客户群体,这部分群体既缺乏信用记录又有着庞大的数量,这需要商业银行风控模型的高度自动化和高效率的处理能力。

首先,商业银行要推进智能风控建设。在审批环节改进现有流程,改变以往大量的人工审批工作,实现全自动化审批。在贷后风险预警方面,加强风险预警模型建设,提高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其次,商业银行须在巩固传统的基于产品的风控模型优势的基础上,应该重视客户信用的全面评估,充分利用内部数据优势,构建全量个人客户的内部信用评估体系作为风控的重要基础,提高风控覆盖水平,形成产品审批模型与基础信用评估相结合的全面的风控体系。

(黄丁聪为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数据分析中心业务经理。本文编辑/王蕾)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