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中小银行如何做好新型城镇化金融服务

1006 views

yin hang yuxindai

目前,信贷市场上优质资产的获取越来越难,已成为中小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房地产行业发展受到了限制。根据中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鲜明观点,可以预见政策的限制是长期性的,未来房地产能够提供的优质资产将十分有限。中小银行想要保持发展动力就必须寻求业务突破,而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形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是在政策引导下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目标,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关键,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互协调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改革开放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分隔线,城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之前的缓慢起步时期。中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超农业,农民市民化进程受到人为控制,城乡差距加大,二元结构确立,城镇化受到压抑,甚至一度出现倒退。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高速发展期。在政策激励下小城镇快速发展,农民工跨区流动数量激增,城镇人口年均增长超过2000万,城镇化速度达到峰值。但这种罕见的高速增长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回落。第三阶段为2010年至今,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和持续推进期。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受限于城镇布局形态不合理、城市管理水平不高、机制体制不健全等因素,中国农业转移劳动力供给下降。为此国家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明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等。此后,《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陆续发布,并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等,这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助推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镇人口不断攀升,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化率年均增幅近1.2%,截至2016年末,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7.3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393亿,成为全球城镇化浪潮中令人瞩目的焦点。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三大特点:一是更加重视城镇化布局形态和产业分工的优化,房地产业逐渐褪去核心产业光环;二是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改变城镇土地外延扩张模式,将提升城镇功能和人口接纳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三是更加注重综合效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等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内涵体系进一步丰富。

从国际上来看,目前城镇化模式众多,其中比较主流的有西欧、美国、日韩三种模式。西欧模式以政府与市场并重,重视法律层面的规范和产业与城镇的协同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构建了政府引导下的多元融资体系。美国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强调市场的主导和调节,城市人口比例大,但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市、县、镇层次分明,功能互补,地域特色明显。日韩是政府调控下的城镇化模式,在资源有限背景下,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集中力量发展工业、科技、教育等,以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此外,还有拉美、非洲以外来资本拉动为主的城镇化模式,以及中东石油国家资源驱动的城镇化模式等,也在特定地区和时间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城镇化融合了以上模式的特点,在宏观层面突出政府引导,在微观层面突出市场引导,同时通过城市配套服务和产业提升人口承载能力,全方位推进城镇化进程,整体而言包含五个层次:一是城市群建设。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布局的主体形态,通过在特定区域内打造紧密联系的产业体系,建设发达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形成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有机组合的高度一体化的城市联合体,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中原城市群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二是打造中心城市。立足城市自身优势,培养区域、国内甚至国际的金融、贸易、文化、管理、交通中心,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就是其中的代表。三是发展中小城市。围绕区域定位和中心城市特点和特色,按照产业分工规划形成构建城市群,形成聚集效应的主要力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河南洛阳和广东佛山等。四是发展特色小镇。作为城镇化的基础单位,小镇要找准自身功能定位,主动承载城镇化人口,培育特色产业,寻求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比如杭州的云栖小镇,河南南阳的太平镇和广东江门的赤坎镇等。五是设立国家级新区。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例如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和河北雄安等。

新型城镇化有哪些主要金融需求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要财政支持,但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缺少支柱税种税源,地方债务负担沉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等矛盾突出,为新城镇化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就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厘清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规划相关重点,化解矛盾的同时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新城镇化建设,这就会形成巨大的金融需求。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其中一方面是围绕城市群建设带来的连接性金融需求,如城市群内部快速通道、都市交通圈、城市群之间的城市干线等;另一方面是公共设施建设,如地铁、桥梁、污水垃圾处理、城市绿化、供水供气、能源电力、地下管廊等。从全国范围看,新型城镇化涉及约20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市以上城市、1万多个城镇和数十万个行政村,大量的交通路网、城市绿化、排供水、网络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需要建设完善。

其次,是公共服务方面的金融需求。一是弥补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短板。目前城市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医院人满为患,尤其是针对农村的县域医疗投入急需加强。在教育方面,户籍改革将带来巨大的教育资源需求。有预测显示,未来10年基于新增市民的教育、医疗等支出将达到15万—20万亿元。需要新建或改扩建大量的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带来了传统项目贷款、PPP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供应链金融等金融需求。二是支持文化服务建设的金融需求。新型城镇化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服务的兴起,发改委相关规划中将文化服务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三四线城市与县域经济中文化服务在整个公共服务中所占比重较低,未来文化体育设施、休闲设施及配套服务需要巨大的金融服务支持。

再次,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金融需求。产城融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现代化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这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助力产业升级,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市场领先的产业格局。目前,河南凭借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交通便利等突出优势,融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近年来引入了智能手机生产、汽车制造、高端医药及医疗设备生产等产业,这些产业升级过程需要解决资金瓶颈问题,蕴含着流动资金贷款、债券发行、资金托管、并购贷款及咨询服务等一系列金融需求。二是助力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必然在高新产业上下游链条上促进新兴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出现,现代产业基地开始兴起,这可以更高效汇聚上下游企业和各类生产要素,发挥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应,为新兴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增强城镇竞争力。截至2017年6月末,中国有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5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新兴产业基地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将产生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供应链金融、金融顾问等一系列金融需求。以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8.51亿元,总投资高达2101亿元,可见其资金需求的旺盛。三是助力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围绕特色做产业,是新型城镇化大趋势下产融结合的产物,通过创新形成特色,通过特色延伸产业,实现生产要素重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河南为例,在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许昌市禹州市神垕镇、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等4个镇入选。河南也正在探索本土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特色示范小镇。特色小镇建设带来了城镇基础设施领域项目贷款、投行业务、PPP项目贷款等金融需求,金融机构也可以借助特色小镇建设提升自身知名度。

最后,还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金融需求。一是改善居住条件方面。新型城镇化进程也是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住房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安居才能乐业。但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仅约1%外出农民工在城镇中拥有自住房,存在巨大缺口。为改善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功能和人口承载力,城市棚户区、城中村面积巨大,改造需求旺盛。初步统计,仍有近2000万棚户区需要改造,截至2016年末,全国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48.5%,完成投资1.48万亿元,未来相关房地产开发贷款、住房按揭贷款、棚户区改造贷款、住房公积金账户管理等金融需求十分庞大。二是消费升级方面。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都离不开消费升级的拉动,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扩大和居民收入提升也为消费升级提供了条件,这一过程需要消费金融的支持。2017年二季度,中国消费对经济的拉动首次超过投资,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最大马车”。各类个人消费增长迅速,个人消费贷款、贷款分期、信用卡等金融需求日益旺盛。三是农村人口进城创业方面。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除就业途径外,创业也是重要的路径,是提升城市产业多元化、多层次的重要方面,在国家对“双创”出台系列扶持政策的背景下,大量创业行为带来了规模庞大的结算、融资、理财等方面的需求。

中小银行如何做好新型城镇化金融服务

面对庞大的金融需求,中小银行想要有效把握市场机遇,就要找准方向,选择合适的金融服务模式进行切入。同时,也要把握住几个中小银行新型城镇化金融服务原则:一是坚持改革发展的理念。新型城镇化是巨大的社会变革,改革是破解问题的关键,政府不改革,城镇化就难以顺利开展,金融机构不改革,将跟不上城镇化的步伐,也就不能有效对接和满足金融需求。因此,中小银行要始终围绕人的需求做好文章,从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找准金融服务切入点。二是坚持携手发展的理念。中小银行规模小,能力弱,依靠单兵作战,从信贷规模、业务资质完备程度上就远远无法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金融需求,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协同发展,逐步构建城镇化合作金融机制。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风险识别,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的上游决策环节,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因时因地动态调整发展策略,走轻资本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城镇化到居民城镇化等的推进,中小银行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根据不同的场景,从投资、融资、顾问、结算等方面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结合我们的实践,概括有以下四种模式:

1.政府金融顾问模式

政府金融顾问由银行和地方规划局、财政局、发改委、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策划实施,在地方城镇化的规划编制阶段提前介入,共同参与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小银行重点在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城镇化发展、产业规划、融资安排、项目实施等方面提出合理化方案,帮助地方政府提前做好城镇化的整体融资安排。

政府金融顾问主要通过对地方党委、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工作计划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区域调研和沟通情况,提出个性化的招商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议,根据地方政府工作重点和财力状况主动提供融资解决方案。

政府金融顾问将银行新型城镇化项目的服务进一步前置,将银行作为资金供应商的角色,全面提升为“方案设计商+资金供应商”的双重角色。在政府项目规划的前期,银行充分整合各类外部资源,为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前期规划、方案设计提供咨询顾问支持,根据项目金融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提升中小银行服务地方政府的业务合作黏性。金融顾问服务的前置,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一方面提前获得了项目融资顾问支持,避免因融资条件不符而走弯路,另一方面获得了后续资金的充分保障;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从源头抓住了项目资源和融资方案设计的主导权,同时金融顾问与综合服务紧密结合,提高了项目融资的响应效率。

2.项目融资创新服务模式

项目融资创新服务模式是中小银行在参与城镇化基础设施项目中,采用“股权+债权”“表内+表外”“标准+非标”等各类金融工具,满足项目从资本金融资、建设融资、运营融资到退出融资等全生命周期的融资安排。目前,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金额普遍较大,且要求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中小银行受制于资本金、单一客户集中度、资金成本等因素影响,在与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等大银行竞争中,融资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均不具有竞争优势,必须采用创新融资模式,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比如在项目前期阶段,中小银行联合地方政府、社会资本等合作方共同设立城镇化发展基金,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利用中小银行决策链条短的优势,积极参与各类城镇化项目的招投标等工作,提前锁定项目资源,为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提供项目资本金等支持。采用城镇化基金模式,吸引各类资金参与基金投资,降低中小银行对单一重大项目的融资压力,同时基金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资金使用,采用“股权+债权”的模式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以中原银行为例,中原银行联合中铁隧道集团、安阳经开投资公司设立了总规模12亿元的安阳城市发展基金,用于安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城镇化建设项目,项目采用PPP模式,基金从项目方案设计、招投标、项目公司设立、融资安排等进行了全流程服务,真正实现了多方合作共赢。

在项目设施阶段,中小银行可以联合市场上券商、银行、评级等中介机构共同开展业务,对于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下管廊、停车场、保障房、产业园区、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项目,中小银行作为牵头管理人的角色,统筹各方资源,提供从前期资产整合、项目承揽、承做到销售的一条龙债券融资服务,帮助企业发行各类专项债券、项目收益债券等特色债券产品。债券融资具有额度大、期限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重要的融资渠道,对于提升所在城市在资本市场的认可度具有重要意义。比如,中原银行已为河南多个地市城建类企业完成了企业债、公司债、定向工具、中期票据等债券融资,将债券市场资金引入地方经济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在项目退出阶段,中小银行可通过并购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城镇化建设项目的退出。对于建成运营的城市公用事业资产,比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成熟运营资产,以此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借用金融工具将沉淀资产引入资本市场融资,实现盘活资产和融资的目的,真正让城市实现轻资产运营。这类资产证券化项目已在市场上实现规模化发行,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市场基础。对于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等不同类型的PPP项目,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和证监会均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列入绿色通道,进一步拓宽了项目融资渠道,增强了项目资产的流动性,降低PPP项目的综合融资成本。对中小银行来说,前期参与PPP项目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储备了不少优质项目,但项目的综合收益可能较低,期限相对较长,对中小银行的资金占用压力较大,可以通过将PPP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PPP项目的未来收益提前锁定,并获得一定的项目收益利差,未来“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将成为中小银行参与PPP项目的主流模式。

3.产城融合金融服务模式

产城融合模式是中小银行在做好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区域产业规划和发展的利器,可通过投贷联动、并购重组等方式支持区域产业发展,将基础设施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石,而产业发展又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回报,真正实现产城融合互动发展。没有好的配套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最终将只是房地产的城镇化。因此在产业城镇化方面,中小银行可以结合区域优势和经济特色,协助地方政府完成产业规划,通过创新融资模式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帮助政府完成招商引资等工作,将产业园区做实、做大。中小银行也应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积极扶持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投贷联动模式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帮助科创企业降成本、补短板,联合券商等中介机构规范中小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协助企业完成新三板挂牌或资本市场IPO。同时大力支持产业的并购重组,支持核心龙头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市值,帮助优质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间接登陆资本市场。以中原银行为例,先后与地方政府和核心企业成立了多个具备当地特色的产业基金,有效推动了重点产业和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发展,实现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

4.居民金融增值服务模式

居民金融增值服务模式是中小银行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深入挖掘新城镇居民的结算、融资、投资等金融需求,以提供金融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并形成新的优质客户来源和市场增长点的模式。在“村民”向“市民”转变的城镇化过程中,老百姓的居住空间从分散到集中,各项资源实现了集约化运用,其中也包括金融资源的不断聚集,这为中小银行开拓普惠金融提供了较好条件,城镇化居民的结算、理财、融资等需求也将得到更好满足。中小银行可以在城镇化相对集中的城乡社区设立社区支行或惠农服务网点,提高老百姓结算的便利性,也为中小银行批量化获取了大量城镇居民客户资源。市民身份转换后,老百姓的理财和融资需求也将得到爆发,原来的理财意识可能只限于定期存款、国债等基础金融投资品,未来将逐步扩展至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除此之外,中小银行还可创新个人消费贷款模式,满足新市民的融资需求,比如,中原银行开发的“永续贷”产品,可以将市民手中的优质房产进行盘活,满足市民的消费信贷需求。

总之,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蕴含着数以十万亿计的广阔市场,作为中小银行,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及时把握这次历史机遇,实现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

(王炯为中原银行行长。本文编辑/王蕾)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