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邓亚萍:股权投资基金探索全民健身运营新模式 | 封面专题

20200421170510

文/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起人邓亚萍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在政策助力和市场需求拉动下快速增长,成为引领中高端消费、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引擎。体育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体育行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在“政府扶持+企业投入+群众消费”的全民健身运营新模式中,能够起到发挥产业投资、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对接企业融资需求等作用。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从场馆改革、促进体育消费到建设场地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细化意见。近期,八大部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贯彻落实《意见》提出了工作要求。国家政策的精准发力、贯彻落实的强烈要求为全民健身行业高速发展保驾护航。体育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投资基金”)作为体育行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如何“借风起势”?作为体育投资基金中的一员,笔者试图通过探究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参与全民健身中心建设运营,逐步探索出“政府扶持+企业投入+群众消费”的全民健身新模式。

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需求双重拉动下,我国体育产业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发展潜力突出。

力度空前的系列政策拉开全民健身行业发展序幕

全民健身作为推广体育运动、培养运动习惯、增加运动人口的重要方式,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国务院46号文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系列政策出台拉开全民健身行业发展的序幕。

体育消费增长带动全民健身产业万亿发展空间

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文化体育消费已经到了大爆发的节点。随着经济发展,国内中产阶级持续壮大,其对健康、健美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强;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引导消费观念年轻化、健康化,带动运动消费升级,为体育消费增长注入新动力。

全民健身场地和配套设施制约全民健身行业发展

体育健身消费属于体验性消费,随着体育消费需求的提升,市场将需求更多体育场地。目前全民健身场地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

人均场地的面积有限。美国人均体育设施面积约16平方米,日本为19平方米,欧洲基本在5平方米以上,而中国只有不到1.66平方米,且地域差距较大。

场地商业化运营数量有限。全国场地中,教育系统、机关及事业单位占比高达63.15%,开展商业化运营面临较多政策限制与实际困难,且场地设施缺乏运营和维护,导致大量资源闲置和浪费,企业化运营成为大势所趋。

股权投资基金助力破解全民健身场地困境

体育场地不足的情况已严重制约了全民健身行业发展,究其原因,主要为:

建筑模式单一,制约体育场地商业化投资。传统体育场地多是一场两馆为主的大型体育建筑,对土地性质要求高、投资体量大、回收期长,制约了体育场地商业化投资。

投资资金来源单一,制约体育场地社会化开放。全民健身体育设施投入大、见效慢、回报率低,往往需要以政府和国有资本投入为基础,且建设初衷多为举办大型赛事活动,难以对公众开放。在欧美和日本,体育场地设施的盘活主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目前,各地政府也在力推PPP模式,但相关优惠政策还有所缺位,企业运营场馆面临高额的土地费用、税费标准和用水用电标准。

社会资本缺乏进入体育设施项目的专业途径。中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令体育产业成为资本环伺的“风口”,但社会资本缺乏有效进入体育产业市场、对接体育项目的便捷而专业的路径,尤其是专业性要求更高的体育设施项目。

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集中资金、专业经营、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投资制度,是体育行业重要的投融资方式,也是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行业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投资基金除能直接满足体育设施建设运营公司的融资需求外,还能依托其专业的投后管理、资源整合能力及对产业、商业的深刻理解为企业赋能,创新体育场地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提升体育场地的商业价值。

作为众多体育投资基金中的一员,笔者通过探究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参与全民健身中心建设运营,寻求投资基金破解全民健身行业发展困境的途径。

文化产业对破解全民健身行业发展困境的借鉴意义

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有较多相似之处,通过研究文化产业细分领域的成功经验,探究对全民健身行业发展的启示。

电影产业的借鉴意义

2004年,电影产业主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电影制片。随后,国家电影产业扶持政策频频出台,通过方向性的指引,全面提高中国电影的整体实力。

从图1可以看出,电影票房收入与院线银幕数量强相关。银幕数量的增长,为电影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14年票补政策的推出带来了观影人口的迅速增加,为电影产业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消费者的观影意识和观影习惯也随着票补逐步形成。目前,中国人均银幕数与北美已经较为接近,未来新银幕持续培养观影习惯,随着未来居民收入增长及高端影院观影体验的增加,国内市场人均票价增速将进一步提高,带动电影票房总收入的增长。

由此可见,推动电影产业发展,首要因素是电影屏幕,其次是观影人口,再次是观影习惯,最后才是观影消费。笔者认为,与电影产业类似,推动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首要因素是运动空间,其次是运动人口,再次是运动习惯,最后才是运动消费。体育场地作为全民健身产业发展的根基,事关全民健身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园区产业的借鉴意义

自46号文以来,体育产业成为国家政策顶层设计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几乎每年都有多个体育产业相关政策出炉。国家层面对于体育产业的重视固然可喜,但在政策制定出台到最终落地过程中,地方政府才是贯彻政策的关键执行者,具体项目落地时往往“一事一议”,决策过程漫长又复杂。如何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可以借鉴园区产业的先行先试模式。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园区创新政策的“试验田”,先后实施了“1+6”“新四条”“新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逐步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政策实施通道的搭建,建立了涵盖技术生命周期各环节、园区开发运营全要素的创新政策体系。

统一、先行的中关村创新政策不仅帮助中关村园区快速规模化发展,也促进了园区政策的迭代创新,加速了基础性、适应性、前瞻性政策的出台。

剧场产业的借鉴意义

近几年,我国演出行业发展迅速。演出的重要载体剧院多由当地政府投资兴建,面临商业模式不成熟、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等问题。通过多年探索,保利剧院逐步建立了“政府财政补贴、目标管理,保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模式,并逐渐在全国院线推广开来。

在培育演出消费市场方面,除引进高品位、高质量节目外,保利做了诸多公益尝试,如引进艺术培训、剧院定期免费开放、低票价公益演出等。在降低成本方面,保利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巡演标准,旗下30多家剧院相互依托,规模效应显著,将优秀剧目迅速推广至全国巡演的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

与剧院产业类似,群众健身设施的消费群体仍处于消费培养阶段,保利的演出消费培养方式及规模化运作降低成本的方式对群众健身设施运营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龙湖全民健身中心案例探索全民健身运营新模式

龙湖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是郑州市郑东新区与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合力打造,采用“政府扶持+企业投入+群众消费”的商业模式,旨在借鉴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投资基金的管理运作能力,探索以体育公益带动体育消费的体育惠民场馆运营新模式。

项目介绍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6万平方米,以体育场馆为纽带,一端提供高品质的运动场馆以及优质服务给用户良好的运动体验,另一端吸引优秀的培训服务、赛事活动等内容和服务配套进驻,形成完善的全民健身体育场馆生态圈。

经营内容

项目定位为“小而美”“便民惠民”的体育运动健身场所,在保证体育场所公益惠民性的同时,通过增值服务追求场馆的经济效益。

布局体育培训行业。引进国内顶尖教练、退役运动员及高水平专业体育课程,推出游泳、蹦床、儿童体适能、篮球等专业课程。

提供定制化健身指导。提升时间及空间的利用率,为企业、团队及个人提供丰富多样的健身项目、科学专业的定制化体育运动方案。

实行优惠政策。针对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推出惠民票,增设老年人之家,设置广场舞、棋类等适合中老年特点的休闲体育活动,开展“体医融合”,满足老年人的运动养生需求。

定期为中小学生推出线上线下免费课程、公益体育运动指导、开展免费的亲子活动、不定期组织体育赛事等措施,培养青少年运动习惯,提升青少年运动技能。

举办政府自主组织的群体赛事、文化活动,推广全民健身活动。

龙湖全民健身中心已成为郑州市民健身新地标,从2019年4月试运营开始至2019年末,已实现收支平衡。累计进馆客流19万人次,接待健身人群11万人次;举办各类赛事活动70余场次。

实战总结

投资基金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引进场馆管理核心人才,同时在郑州当地搭建运营团队,提升场馆服务品质和运营效率,为当地体育产业发展培养人才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整个项目在筹备运营过程中,获得了郑东新区的大力支持。管委会搭建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推动项目落地,并拟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项目一定比例的建设运维补贴,弥补运营收入缺口。

从运营成果上看,龙湖全民健身中心的 “政府扶持+企业投入+群众消费”模式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对体育设施的经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应看到,项目可行性与否与人才团队、政府扶持、群众消费习惯息息相关,甚至是缺一不可。

股权投资基金探索全民健身运营新模式

通过探究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参与全民健身中心建设运营,笔者认为,在“政府扶持+企业投入+群众消费”的全民健身运营新模式中,投资基金能够:

发挥产业投资特点,成为“政府扶持”政策实施的试验田

各地政府对设施开发运营项目扶持多采用“一事一议”模式,导致项目效率低下,体育场地面积增长缓慢。此外二三线城市体育消费习惯尚未养成,尚需“票补”模式吸引运动人口,培养运动习惯。投资基金对新模式的探索支持及规模化投资的特点,能够发挥地方扶持政策实施的“试验田”作用。政府可针对试点基金投资企业进行“先行先试”,制定统一的扶持政策,包括土地使用、税收减免、电气热的价格、政府购买服务等,实现试点企业的快速规模化发展,也为地方政府体育政策的落地提供实践经验。

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助力“政府扶持”标准建立

投资基金通过收集场馆、健身、行业等大数据,为政策制定、行业指导、资金扶持提供数据参考。如借鉴文化产业的补贴模式,协助相关部门制定体育设施开发运营规范标准,按照体育设施规模、形态和项目的区别形成细化分类标准,将群众体育设施和运维服务统一纳入标准化管理范畴,建立数据量化标准考核、设施运营服务质量考核及群众满意度考核等维度的运营绩效考核模式。

对接企业融资需求,为“企业投入”提供强保障

体育场地设施投入大、回收难,收支很难平衡,单靠企业投入难以为继。作为公开市场的补充,投资基金依托其深厚的产业背景和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全民健身运营模式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增加全民健身场地的投资供给,抑制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体育设施低配风险。

引进复合型人才,为“企业投入”赋能

全民健身产业的发展,需要“体育+”的复合型人才。投资基金可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跨行业引入资源和人才,引入场馆运营及跨行业运作的经验,为场馆运营建立领先优势以实现投资回报,并通过搭建地方团队,为产业发展培养人才。

实现资源整合,满足多元化“群众需求”

体育设施健身运营涉及体育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包括群众体育赛事、体育培训等。此外,体育产业是典型的外延型产业,与文化旅游、金融、商业、医疗等多个相关产业联系紧密。投资基金能把资金和产业两端对接起来,通过投后管理,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和项目赋能,同时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参与产品研发、市场拓展、资源对接,满足多元化“群众需求”。

2020年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众所周知,体育锻炼能增强呼吸系统功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疫情的发生必然引起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迫切关注,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愿望会更加强烈,2003年非典、2009年甲流过后便是如此。可以想象,此次疫情结束后,人们的健身热情必然高涨,我国运动人口比例进一步提升运动意识增强,全面健身消费更加趋热。笔者相信,投资基金将在“政策强落实、民众强需求”双重推动下进一步完善推进“政府扶持+企业投入+群众消费”模式,助力全民健身产业发展。

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0年3月刊,2020年3月5日出刊,编辑:王晔君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