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精编实录|疫情下的美国金融科技和创新资本——清华五道口云课堂之金融大家评·华尔街热线(第七期)

​随着疫情蔓延、美国大选、石油战争等多重风险叠加,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巨大波动,美国及其他主要经济体十余年积累的巨大资产泡沫是否会破裂?复杂的国际形势到底如何破局?《清华金融评论》持续推出金融大家评“华尔街热线”直播专题,力邀华尔街实战专家和相关领域资深学者,围绕当前经济形势、金融市场等展开多方面的分析解读,为观众朋友们带来最前沿的资讯和观点分享。希望能吸取历史经验、破解当下迷局、解读未来趋势。

5月7日(周四)20:30,华尔街热线(第七期)特邀美国金融科技监管与实践领域资深专家——BANKS STREET ADVISORY创始人兼执行合伙人、麦肯锡全球银行咨询业务高级顾问、美国知名智库CATO INSTITUTE客座学者、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署(CFPB)主管金融科技前高级官员全丹,与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魏晨阳、Highline Park Capital管理合伙人杨苹展开对话,三位嘉宾针对疫情期间美国金融科技产业表现、细分领域例如信贷、挑战者银行、金融基础设施等进行深度分析,展望金融科技未来发展及投融资前景,探讨科技创新与资本的互动平衡。

507103127

以下是《清华金融评论》为读者朋友们整理的精选实录。

金融科技:颠覆创新的潮起潮落

【魏晨阳】目前全球疫情感染人数超过了130多万,美国占1/3且新增感染人数从三月以来一路飙升,到达顶峰后现在缓慢回落。过去的两个月,各行业遭遇了相当的重创,金融科技产业整体的表现怎样?

【全丹】关于疫情的影响,可以用“哀鸿遍野”来形容也不为过。首先,产业整体剧烈收缩,一方面消费者对很多金融产品的需求锐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产品的供应也在收缩。从投资角度来说,由于投资者对金融科技的风险意识增强了很多,投资规模和项目都在锐减。但大环境下,还是有亮点的,这个后面细谈。

【魏晨阳】现在有一个共识的现象:疫情正在逼迫公司创新提速。以前初创企业的创新周期可能要一年,现在一些报道讲,可能要提速到按月甚至按星期来进行。这可能是最近疫情导致的一个主旋律的影响。

aba561a9ef426f9811a725a470d3c98

 

【全丹】在硅谷,北京、上海这些大的金融科技中心,初创公司的发展都是和时间竞速。因为疫情,很多公司原有的商业模式受到很大冲击。自从3月15号美国居家令开始,3000万美国人失去了工作,这意味着从2010年经济危机之后,所有产生的新工作现在全部消失了。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发觉,现有的商业模式已经不适合了,英文有个说法 “一边飞行一边造飞机”,就是要及时改变商业模式。

一直都说金融科技非常具有颠覆性, 但Fintech到底是颠覆性(disruptive),还是革命性(revolutionary),或者是渐进性(evolutionary),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共识。不过,这次危机给大家一个很大的教训,金融科技是通过科技使金融产品电子化,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优化销售渠道,提高用户体验,促进普惠金融,本质上是金融(fin)利用科技(tech),所以Fintech本质是金融,而这次疫情对金融的打击非常大的,无论传统金融还是新金融。比如说昨天美国的股市开始是上涨的,科技板块一直上涨,但金融板块一直下行,最终道琼斯指数就下来了,就是因为科技板块被金融板块拉下来了。再看一些数据,美国大通银行一季度的信贷损失准备金增加到83亿美金,去年四季度只是15亿美金。从全年来说,大家预测大通银行2020年的信贷损失准备金可能达到236亿美金。这说明无论新金融还是传统金融,都被疫情打击得非常严重。

但这也不是说,Fintech就没有优势,像电子支付,手机移动银行这些都是亮点和长处。过去我们有种错觉认为Fintech是万能的,现在证明Fintech也不是万能的。比如银行,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商业模式:金融机构把散户的钱吸进来,然后再放贷出去,中间赚差价,Fintech让这个模式更有效率,但前提是用户手里必须有钱,同时愿意向银行借贷。当这种最基本的商业模式在疫情的打击下分崩离析,那么不论运用Fintech还是Old-tech都会造成重大影响。

 

细分领域的机会与借鉴-信贷领域

【杨苹】除了宏观方面,金融科技的各个细分领域在这场疫情中的表现如何?信贷是金融科技行业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请您从这个板块开始谈谈?

【全丹】先看一个最新的研究数据,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署(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上周发表了报告研究——新冠病毒对个人信贷的影响。这个报告对比了在3月的第1周和第4周,消费者信用申请的数量变化,数据结果比较惊人,比如消费者对汽车贷款的申请降了52%,对新房屋贷款的申请降了27%,对信用卡的申请降了40%。一个月之内,消费者的需求减幅非常大。

2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供应也在收缩。提起Fintech机构,我们必须要谈LendingClub,美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上市的P2P公司。从去年开始,包括LendingClub在内的美国P2P产业已经开始对经济周期下行做了很多准备。比如说,LendingClub原本的信贷等级分为ABCDEFG(A等级说明信用消费贷款人的信用较好,投资风险较低),去年他们去掉了EFG三个等级,今年把D等级也去掉了,现在只剩ABC等级。所以从3月份以来,LendingClub已经在急剧收缩信贷,一季度财务报表中,对全年预测是消费信贷发放量将收缩90%,这是非常大的收缩。

LendingClub自己没有资金,他的资金来源是机构和散户,主要是机构。机构把钱放平台上,消费者来借钱,LendingClub把消费者借的钱打包卖给机构。金融机构收缩的另一个表现是,自从3月份以来,这些机构——银行占多数,还有大型退休基金和对冲基金,认为风险太大,于是从平台上撤资,这不仅对LendingClub一家,对所有平台都是这样。

LendingClub做另外一件事就是裁员,前段时间裁了1/3的人,其中包括他们的总裁。而且,LendingClub平台目前有将近11%的贷款人处于暂缓行使(forbearance)的状况,就是指这个月的贷款暂时还不上。LendingClub 2月份宣布要花1.85亿收购Radius,这需要监管部门同意,虽然他们自己非常有信心,但具体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魏晨阳】2008年金融危机是金融系统性风险影响到实体经济。这次疫情的冲击,是同时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的冲击。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很多人失业,整个信用风险飙升。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角度,市场动荡,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普遍出现美元荒,所以大家对提供资金也变得非常谨慎。所以这次疫情整体影响更复杂,对供需两端同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全丹】现在是需求减少,供给也减少。2008年金融危机对经济、对产业、对消费者个人的影响都非常严重,但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亮点,大家知道美国人是不爱存钱的,但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存款率上升了很多。我们现在处于疫情的第一阶段,从数据来看,消费者不愿意花钱,不愿意借钱,所以现在储蓄率在上升。

3

刚才提到的LendingClub是消费者个人信贷,现在咱们转到小微企业贷款(small and medium size business),SMB现在受到的影响更大。On deck也是独角兽上市公司,看它的股票市值蒸发:去年10月份大概还有7亿左右市值,现在已经不到一个亿了,最低的时候只有8000万。Kabbage是软银投资的小微企业贷款公司,还没有上市,也是个独角兽。上个月Kabbage宣布要裁员,甚至把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办公室也关闭了。Kabbage和On deck的贷款业务基本已经停止了,唯一在做的是PPP( 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薪金保护计划,这是上个月美国刚刚通过的一项大概2万亿的新法案,其中一条是对小微企业的援助。所以说Kabbage和On deck 现在很多借款全是通过 PPP法案,这个钱是联邦政府背书的,还不上没关系。对贷款公司或其他所有银行来说,这个借款是没有风险的,因为是纳税人承担的。所以说,不论个人信贷还是小微企业贷款,都面临非常大的萎缩。

【魏晨阳】信贷方面也有亮点,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最近涨幅还是非常快吧? 

【全丹】房屋抵押贷款是信贷的一个亮点。先看一下大环境,美国利率已经是历史新低,从3月中旬以来,美联储利率降到零;5月初,30年房屋贷款利率降到3.40%。美联储在3月份公布,无限量购买房屋抵押贷款证券,房贷公司或银行能贷出多少联储都可以买下来,不用担心资金周转。在这种大环境情况下,不论是房屋再抵押贷款(refinance)或者新房贷款,都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房屋再抵押贷款的增长趋势非常大。Quicken Loans是1985年成立的老牌房屋抵押贷款公司,从2000年以来,自线下慢慢转到线上,在2017年成为美国最大的房贷公司,甚至超过了美国富国银行(几十年来美国最大的房屋贷款公司)。Quicken Loans在2019年贷出额度是1450亿美金,今年3月份已经贷出了530亿,4月份的时候贷出750亿。

我们知道,目前已经有3000万美国人失业,但是它的贷款数量还是那么大,主要还是房屋再抵押贷款(refinance)。类似情况也包括其他几个公司,像纽约的Better Mortgage,一个新兴的专门做房屋贷款的Fintech公司,全部业务都在线上。还有Blend属于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公司,自己不做贷款,只给贷款公司提供平台,使贷款程序全部电子化,消费者体验更好,加快贷款的流程。

【杨苹】如果这个增速是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您觉得如果财政政策不再持续利好的话,它的增速会不会降下来?

【全丹】我认为,现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已经基本上到头了,利率已经是零了,负利率也可能,但刺激效果估计不大。利率收缩上升的话,对房屋贷款的交易量肯定会有反面的影响,但在今后一到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利率可能还是停留在目前的层面,对公司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经济。比如LendingClub做的暂缓行使(forbearance),其他一些P2P公司也是自愿这样做,没有政府要求。但如果做房屋抵押贷款,美国政府是有行政命令,必须提供暂缓行使(forbearance),如果贷款人无法承担房贷可以暂时的延缓或减免。现在这个申请比例是7.54%,算比较高了,将近8%的人不能按期付款,而且这个数字预计还会上升,因为如果没工作,根本就供不起房子。所以,还是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长期如此的话,对房屋抵押贷款也会有负面影响。当然,目前来看他们的状况还是不错的。

 

细分领域的机会与借鉴-挑战者银行

【魏晨阳】关于挑战者银行的概念,挑战者银行对于传统银行来讲,它本身不是银行,但是利用技术、服务对某一个方面业务,提供了一个更便宜、更便捷、感受更好的在线的服务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切进银行业,慢慢做更多银行业务,所以把它称作挑战者银行。大概是这样理解吗?

【全丹】至少在美国大多数挑战者银行都不是银行。当然欧洲银行是不一样的,在欧洲银行中,比如像Monzo、N26和Revolut等都是在欧洲拿到银行牌照的。所以他们在欧洲、在英国确实是真正的银行,但是在美国不是。关于挑战者银行,第一,没有任何线下分支机构;第二,全部在移动端,基于开放式银行经营理念的发展。可以看到最早的挑战者银行Simple以1.17亿美元被收购了,但现在挑战者银行的市值经常是几十亿的估值,差别如此大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智能手机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所以挑战者银行尤其是对年轻这一代的需求和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挑战者银行最终是做金融的,把用户体验做得非常好,起初先为用户提供支票账户服务,接下来提供房屋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等服务,最终做和银行一模一样的业务。最大区别是最终是否会成为一家真正意义的银行,或者是和银行合作、借用牌照来经营这些业务。

【魏晨阳】自2009年以来,欧美银行业出现了大量的挑战者银行(Challenger bank) ,近期非常受关注,国内对这个概念也一直非常的重视。它们改变了消费者对银行的认知和交互行为,并带动银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在这次疫情中,体现出了相当的优势,那这些挑战者银行的表现怎么样呢?

4

【全丹】先来看宏观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全美最大的10家银行资产增长了12,000亿,其中摩根大通银行(JPMorgan Chase)一季度增长20%,吸收存款增长2730亿,美国第七大银行PNC的总资产是2730亿左右,相当于大通银行用三个月将美国第七大银行收购了,这也使得大通银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超过3万亿的银行。挑战者银行也有同样的趋势,用户和储蓄率都在增加,在金融危机时大家普遍不敢借钱,也不敢有太多消费,储蓄的倾向在提升。

挑战者银行2014年时在美国已经出现,有一家金融科技公司Simple,当年被西班牙银行BBVA用1.17亿美金收购了,当时它的用户数量大概是10万,交易量不大,用户年龄比较年轻,而且没有传统的网点,全部使用手机银行。现在美国最大的挑战者银行Chime,去年融资市值已经达到了58亿,今年2月它的银行账户数量是大概800万,其中将近一半是薪金账户,这部分应该是真正使用Chime银行的用户。Varo银行走的是不同路线,它的CEO  Colin Walsh完全是银行家出身,管理层基本来自于富国银行、摩根大通等,去年取得了美国货币署OCC的银行牌照,今年2月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也给它开了绿灯,所以Varo现在已经成为真正的银行了,用户数量将近100万。

现在美国有很多用户数量超过100万的挑战者银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很多年轻人像千禧一代或是Z世代,对传统银行没有信心,他们宁愿用新的银行方式。这些挑战者银行除了Varo刚刚成为银行之外,其他本身都不是银行,而是依靠一个银行来推动产品,这些产品最大的优势是免费,其他很多银行存款数量达不到一定标准是收费的。另外这些挑战者银行的使用界面漂亮、便捷,用户体验非常好,所有的操作手机都可以解决。还有一些比较吸引人的措施,比如美国上个月通过的2万亿的刺激法案,每个纳税人最高可以拿到1200美金的刺激支票。虽然支票还没发出来,Chime的用户就可以先透支300美金,等支票到账以后再将款项收回,而且透支是免费的。其实传统金融机构也可以做这些事,但是他们选择不做,现在都让这些新兴金融机构做了。

【魏晨阳】除了美国本土的公司,还有不少欧洲的挑战者银行在美国市场上也非常活跃。它们最近的表现如何?

【全丹】以比较有代表性的银行为例,Revolut、德国的N26和英国Monzo,都是在欧洲、英国做大之后想走向世界,这些独角兽银行都选择了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美国的Chime去年12月市值大概58亿,Revolut2019年市值大概55亿,有将近700万用户。N26的市值大概35亿,它是最早到美国的挑战者银行,已经开始吸收用户了,今年2月它宣称在过去的5个月内增加了25万美国用户,它在全世界将近500万用户。Monzo相对规模小一些,市值大概25亿,2019年的用户数量大概300万,Monzo和N26、Revolut的最大区别是它已经申请美国银行牌照。目前这些不拿牌照的银行必须和一个银行合作来提供服务,当然与银行的合作不是免费的。申请银行牌照成本很高,后期监管成本也很大,优点是有国家背书。

目前挑战者银行在美国有过热的现象,本土的银行市值做得很高,烧钱非常厉害,加上欧洲银行也进入美国市场,目前来看疫情对他们没有非常大的影响。挑战者银行主要业务是赚取刷卡手续费,还没有真正扩张到借贷,目前其实都是赔钱的。从长期来看,激烈的竞争或许导致有些银行会倒掉或者被并购,稍微有点泡沫在里面。

【杨苹】今年3月,新闻说到金融科技公司罗宾汉(Robinhood)发生了两次系统崩塌,导致其客户无法进行正常交易,错失了市场机会,您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5

【全丹】现在世界各国的金融科技发展趋势都是拆分银行业务(Un-bunddling)。上图显示的几家公司,Sofi最开始做的是学生贷款,然后是房屋贷款,后来扩展到储蓄,再到资产管理。Betterment、Wealthfront是从资产管理开始,现在也扩展到储蓄。Upgrade公司是Lending Club的创始人Renaud Laplanche创办的,与Lending Club一样是做个人消费信贷,现在也做信用卡业务,前段时间宣布要进入挑战者银行开始吸收存款。

Robinhood去年提出开展现金账户业务并付3%的利息,传统银行的利息大概只有0.1%,但刚刚提出后马上又收回了,它提出现金账户是受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SIPC (Securities Investor Protection Corporation)保护的,但并没有提前与SIPC沟通过。Robinhood去年3月要申请银行牌照,递交了申请,去年11月又撤回来了,不成立银行了,但还要做银行的事。系统崩塌不是第一次发生,去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包括Chime也出现过突然无法刷卡的现象。当公司发展太快时,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短期内是有一些不良影响,长远的影响取决于是否能赢得用户的真正信任。

【魏晨阳】总体来看罗宾汉融资上没有受太多的影响,最近拿到了红杉领头2.8亿的融资,现在估值是83亿。刚刚讲到的挑战者银行以及其他一些生态,盈利模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证明是可持续的,基本上都是在烧钱,在给市场提供一个颠覆性地、创新地改变的远景,是不是真正能够盈利,目前为止还是个问号。

【全丹】这是个非常大的问号,从投资角度来看,要看商业模式能不能盈利。以前的模式是只要能够带来流量和客户,烧钱没关系,但从近期来看这种模式可能很难再持续了。

 

细分领域的机会与借鉴—金融基础设施 

【杨苹】还有一类金融科技公司的重心是在金融的基础设施方面,数据的传输整合、支付处理等,这类公司最近有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呢?

【全丹】如果说金融科技是汽车,那么做金融基础设施的公司就是高速公路,目前来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美国的银行近年发展得很好,但是银行设施方面还是比较老旧,金融基础设施公司重新将银行模式进行提升,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今年1月金融基础设施公司Plaid被Visa用53亿美金收购了,去年Plaid融了一轮资,仅一年时间市值翻了一倍。另一家Finicity公司虽然还没有上市,但是发展也非常快,去年出了一些新的产品,比如使用新的数据用于FICO信用分数的计算 (Ultra FICO),与美国最大征信公司Experian合作了一个产品Experian Boost,也是使用非传统数据使用户的信用分数上升,Finicity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创新。

【杨苹】移动支付这方面最近的一些变化是怎样的?

6

【全丹】提到移动支付,立刻可以想到两家在美国很有名的公司。一家是PayPal,另一家是Square。首先说Square,如果大家到美国的农贸市场,以前根本没办法刷卡,只能用现金交易,但是后来Square提供一个小的移动刷卡器,往手机上一插就可以刷卡了。Square受疫情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它很大一块业务是为小微企业服务。如果对于在农贸市场卖菜的商户,疫情发生后,大家都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农贸市场关闭,商户卖不了菜,Square也就收不到钱。再来说PayPal,PayPal刚刚发布一季度财务报表,总量上升很快,因为PayPal很大块业务是线上的,大家现在都不出门了,都是进行线上交易,所以疫情对PayPal的影响不是特别严重。

Square现在很多业务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了,所以不论是PayPal还是Square,它们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只要疫情没有对世界经济造成毁灭性的冲击,Square、Paypal以及其他比如接下来会提到的Stripe,它们的发展是非常好的,因为线上交易以后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杨苹】还有一类公司是采用比较特别的模式,叫作银行即服务Banking as a Service, BaaS。这类公司主要是通过API将金融科技公司数字化连接至银行。这个领域中您能不能给举一些例子,看它们目前是什么状态?

7

【全丹】Banking as a Service(BaaS)这类基础设施的公司现在还是不少的。有一家公司是叫作Cross River Bank,四五年前美国P2P发展得非常快,很多小公司都用他的平台做业务。现在这家公司不仅做P2P,还通过API来做其他支付等业务。如果Fintech公司想发放一张卡,这个程序实际上是非常繁琐的,要找家银行来做,同时必须保证监管合规。但是如果通过BaaS服务的话,就可以把手续全部简化。以前这个程序大概需要一年到两年,现在几个月就可以做到,所以这类公司目前会有一些压力。但是长远来说,这类公司的发展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要把银行的服务提升,这些公司实际上是充当一个中间人的性质,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金融科技的融资与投资

【杨苹】金融科技投融资对大环境的反应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早期的融资,全老师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经验和个人经历,请您稍微解读一下

8

【全丹】我在过去五六年见了大概1000家初创公司,有大有小,从去年开始我自己也做一些最早期的天使轮到种子轮,有时候也有些到A轮、B轮,甚至是到Pre-IPO都有少量投资。从种子轮到A轮基本上已经冻结了,因为我们提到,在种子轮这一阶段基本上没有商业模式,或者商业模式没有被市场经济测试过。大家知道A轮应该有些客户了,但因为疫情大家都没法出门,所以只能是线上进行谈话。对投资人来说,投资需要两方面决策过程,第一,他认为这个点子很好。第二,他对创始人必须有信任。这种信任是没法通过线上来增进的,必须是线下。所以种子轮或A轮投资不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完全是区域化的事情。如果一个中国投资人到美国投资,除非是后期的C轮、D轮、E轮,公司做得很大了才可以。早期投资的话,如果对创始人不了解,是没法投也不敢投的。所以早期的投资基本上已经冻结了。

根据个人经验,我讲两个例子,一家公司已经有客户了,现在只想筹种子轮,只差大概三十几万美金,但就是筹不来,因为疫情一发生,所有人都走开了。还有一家公司,已经有客户了,但是要筹A轮也筹不来,开始有三家风投公司对他们感兴趣,已经要做尽调了,因为疫情也都不再有回复了,直到上个星期才听说有家公司愿意和他们继续谈下去。总体来说,种子轮到A轮基本上已经断流了。还有一家做加密货币的Sila公司,创始人是Simple的创始人之一,Sila融了770万美元,有四五个客户已合作了两年,但在美国这两年加密货币已经不太景气了,看看它接下来的发展会怎样。

【杨苹】那么对于B轮以后的公司情况是不是会稍好一点?

9

【全丹】B轮以后的公司情况会好一些。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投资人现在是不缺钱的。例如Kickstart这家公司,几年前第一个基金筹到只有几百万美元,最近刚刚筹到第五个基金1.1亿美元。总体来说,如果商业模式做得很好,还是可以筹到钱的。很有意思的是今年一月份硅谷的创新公司筹资规模是破记录的,我了解到好几公司都是从去年开始筹钱,它们其实不需要钱,但是拼命筹钱,因为它们都认为美国经济周期下行快到了,所以现在赶紧先把钱筹了再说,所以我们看到是一月份是一个新高,但是二月份、三月份以来降了很多。

这对初创企业来说可能是件坏事,但对投资人来说不见得是个坏事,因为如果创业公司筹不到钱,那么它们就必须要做流血轮叫做Down Round,估值会缩水,对投资人来说是有利的。大家知道LendingClub的B轮投资人赚的是最多的,因为LendingClub的B轮是一个流血轮。所以对投资人来说,目前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杨苹】收购并购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这几年Fintech并购的消息层出不穷,最近有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呢?

【全丹】VISA在一月份以53亿美元收购Plaid,一个月之后,Intuit公司提出要买 Credit Karma,估值是71亿美金,规模已经比较高了。这两个案例都是在疫情发生后,至少在中国疫情比较严重的时期。但是SoFi在上个月提出收购基础设施公司Galileo,收购价值是12亿美金,虽然这家公司是做幕后的,知名度不高,但如果看它的客户就知道这个公司其实很厉害,它的客户包括前面提到过的Chime以及Varo这两个美国领投挑战者银行,以及Revolut、Monzo这些欧洲的挑战者银行。所以目前来看,并购机会是很多的。如果公司的经营很不错,而且在疫情前已经开始谈的话,估值还能够保持在疫情之前的水平。之后对于投资方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价格会降得很低。很多金融科技公司乘数甚至达到了40到50之间。这个乘数,大家估计很长时间内都看不到了,过了几个月如果还卖不掉、筹不到钱,那时完全就是买方市场了。

 

未来展望:预期回归后的创新前景

【魏晨阳】目前资金荒对于创新企业来说很难,大机构同样还是面临着一个问题,它怎样拥抱创新、拥抱技术?是自己内部创新,还是通过M&A?每一种方式都是有利弊的,所以金融科技在接下来这一两年的时间,会有怎样重要的看点?

【全丹】我觉得前景还是很光明的,当然预期肯定要回归,前面提到前段时间泡沫是比较多的,如果商业模式不能够真正盈利的话,现在是很难说服投资人的。那么为什么前景是非常好的?一方面是因为开放式银行经营(Open Banking)在英国、欧洲、美国、亚洲都已经发展成不可逆转的潮流了,信息最终是要共享的。在美国目前还没有法律,但在欧洲和英国都是有法律规定必须要分享银行数据、消费者数据,所以这样就直接刺激金融科技的持续发展。因为疫情的影响,更多的人会从线下转为线上,开放式银行经营会是唯一能够让这种转型更快更好地发生的手段。

另一方面,从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关系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银行可以并购,有些金融科技公司要买银行或自己变成银行,最终得益的还是消费者和小微企业。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来说是一个最大的促进作用,只要金融科技不被疫情打倒(我觉得不会被打倒的,虽然疫情影响非常大),几年之后会有新的高峰,会看到银行产业更加高效,更多的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享用更好的金融产品,普惠金融会有更大的发展。

听众提问

【听众提问】国内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做类似银行的业务,从全球的挑战者银行的概念来说,国内这类有金融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算不算挑战者银行?

【全丹】我觉得完全可以认为他们是挑战者银行。香港去年发了十个牌照,蚂蚁金服和腾讯在香港都拿到了挑战者银行的牌照。总体来说,如果能够用数字科技来提供银行服务包括支票服务、借款服务、支付服务等,就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挑战者银行模式。我个人认为,挑战者银行的趋势是从最初的分拆银行业务到最终把业务重新聚合起来,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可持续性,目前来说金融科技公司确实做得很好。

(文中配图来源于嘉宾演讲PPT)

 

*说明:
1.本文内容均代表个人学术看法和非正式观点,不构成任何专业和法律意见。
2.本文所有资料除另有规定外版权均属《清华金融评论》,转发请标注来源,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引用文中所含材料内容。
3.本文中所有资料、图片及图表仅供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本文文字内容根据活动现场速记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版权归版权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配合调整。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