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荐书▪赠书】《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研究》

2014年12月5日 (下午4:45)1,028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周末荐书, 图说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23421

作者:金鹏辉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内容简介:

《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研究》基于异质性视角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货币政策变量对银行风险偏好的影响具有时滞性,贷款利率提高有助于抑制银行风险,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刺激银行更加冒险;不同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会做出异质反应,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效果减弱。

编辑推荐:

《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研究》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协调机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监管当局的重要议题。本书作者从银行业整体的维度, 用多种银行风险承担指标, 考量了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 发现了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不仅广泛存在于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而且还存在于我国。相比于现有国内外的研究所采用的个体银行季度面板数据, 作者使用的银行风险承担指标更适合作为金融稳定的评估指标和制定宏观审慎政策的依据。

精彩序言:

国际金融危机已然过去六年, 但关于危机的成因、根源、经验和教训引起了学术界广泛、持久的深入探究, 由Borio 和Zhu 在危机后发表的一篇国际清算银行(BIS) 工作论文里率先提出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 正是近年来在这一前沿领域探索中的一个热点课题。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资产价值、融资成本和风险定价等因素, 进而影响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感知和容忍度, 进一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和投资决策, 并最终作用于总产出和金融稳定, 被称为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 也是危机前被忽视的一条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货币政策调控的指向是实体经济, 但中间只有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导才能发挥作用,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忽略了货币政策对金融中介的影响。近年来, 学术界加大了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风险取向的关注。由于货币政策会影响金融中介的风险取向, 进而影响金融稳定, 而宏观审慎政策又旨在维护金融稳定, 所以要避免危机重演, 确有必要首先探索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配合机制。从厘清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入手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金鹏辉博士正是从这一角度着手, 求索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机制, 对于探求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基础、促进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完善,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关于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 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从微观角度进行了研究, 但据我了解, 从宏观整体维度的研究并不多见。

纵观全书, 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实证检验。本书的又一明显特点是建立了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概念, 并将研究的重心转移到探讨货币政策和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关系上。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 又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银行正常风险承担和过度风险承担进行区分。危机爆发后,尽管接受了政府救助以及宽松货币政策刺激, 但欧美银行业宁可保留较多的可贷资金, 也不愿多放贷、承担风险, 甚至反而降低了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 这也印证了银行正常承担的风险是不必抑制的。银行的过度风险承担行为根源于银行的高负债和股东的有限责任。在一定条件下, 银行股东和管理层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使银行冒了过度的风险。

作者先用理论模型刻画了银行承担过度风险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再进一步把这个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模型纳入到了传统含金融部门的DSGE 模型中, 进而发现在利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同时,需要提高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进行配合, 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这一发现有助于解决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配合的潜在冲突。危机后, 银行监管部门不断提高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 以往这些措施被认为具有信贷紧缩效应, 会抵消为应对危机而采取刺激性货币政策的效果, 加重经济衰退, 但是从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角度, 这恰恰是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有效配合的举措。当然, 由于我国和欧美国家在监管政策、银行体系结构和薪酬激励制度方面的差异, 因此这也使得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表现形式和欧美有显著差异。

作者充分结合了我国银行业、监管体系的特征, 发现我国长时间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并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导致了银行承担更多风险, 并实证发现从实体经济的调控效果来看, 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只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一个较小的渠道, 这无疑和我国的国情是相一致的。但作者认为这些并不表明风险承担渠道不重要,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主要指向是金融体系, 而银行风险承担的积累又具有长期性、隐蔽性、非连续性等特征, 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金融系统的失衡和危机, 并进一步蔓延导致经济危机。事实上, 我国央行和监管部门对金融风险一直保持着较强的警惕性, 当宽松货币政策持续时间较长时, 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往往会采取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等方式, 防范银行承担过度的风险。由此可见, 作者的研究很“接地气冶。

理论用于指导实践, 而实践又会派生出新的理论。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践已经先于理论, 宏观审慎政策的相关理论研究仍在探索, 尚未形成定论, 一些宏观审慎政策的操作和实施多停留在经验层面。

金鹏辉博士在人民银行具有丰富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践经验, 也曾经在商业银行有过工作经验, 而清华大学历来治学严谨, 有着较好的学术环境, 这些条件都为本书的起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 作者本人也一直十分注重将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保持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作为他的博士指导老师, 我非常乐意将这一部兼具理论水平和实践探索价值的学术著作推荐给读者。

时至今日, 各国金融监管改革和政策修订仍在进行之中,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体系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一定意义上, 这本著作中的不少经验可以供学者、货币政策决策者以及银行监管者用来参考和借鉴, 合力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的金融体系不断稳定健康发展。

宋逢明

2014 年6 月23 日于清华园

上一篇:回忆炒股的前尘往事
下一篇:骑在杠杆上的中国股市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