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封面专题, 封面专题-总44期, 总44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中共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防范各类潜在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要求,通过有效规范金融从业者的服务过程、服务内容以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制度的科学规划,从金融产品、服务及专业人才等金融供给侧进行改革,才能推进金融业更有效地担负起支持经济脱虚向实、智力扶持实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供给侧改革,金融业要加快自身供给侧改革。这既是供给侧改革对金融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技术标准是一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和服务竞争中重要的手段。“得标准者行天下”,拥有和掌握先进的技术标准,一国将会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在国际金融业的竞争和发展中,制定和掌握金融标准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金融标准化建设起步晚,但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中国在金融标准制定方面也要提升竞争力和话语权。
标准有利于规范经济金融发展秩序、加强社会管理,是监管和自律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公司金融顾问》标准的颁布实行是公司金融行业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
2016年12月,《公司金融顾问》中国金融行业标准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正式颁布实行。该标准通过有效规范公司金融从业者的服务过程、服务内容以及对公司金融顾问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制度的科学规划,促进金融顾问服务领域步入先进行列,并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标准国际影响力。
首先,对金融机构而言,公司金融综合经营为金融机构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起到了引导和倡导作用,有利于金融机构多元化地开展业务,平抑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也是金融业转型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指引。
其次,对企业发展而言,行业标准将加速金融供给侧结构调整,以满足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需求。企业过往“要发展找贷款、要贷款去银行”的发展思路,使得融资方式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造成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率持续升高;企业除贷款以外的金融需求很难从银行端得到满足;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高杠杆又成为经济金融领域的主要风险之一。所以,未来金融市场必将向多元、多层次、综合经营的模式发展,在实现金融结构调整的同时,要培育新业务、新伙伴、新动力。标准的颁布实施使得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密切配合变得更加顺畅、合规,金融业通过综合经营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将会大幅提升。
再次,对国家金融风险监管而言,公司金融顾问行业标准虽然只是行业自律性文件,但和行业监管政策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力求发挥金融标准化协同共进机制,支持金融业新兴业态创新发展。随着金融创新发展,“交叉地带”和综合经营越来越多,但是行业规范发展上还不够完善。现阶段要做的是抓紧建立面向所有投融资行为的功能监管以保证监管全覆盖,建立立足严格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监管,目前各个监管当局,就把治理资产管理市场的乱象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
目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们正面临新旧动力转换的时期。随着金融创新增多,金融业务的“交叉地带”越来越多,由于金融标准和行业规范发展上不够健全和完善,金融风险有所积聚,因此,中央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金融服务标准化建设能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
从《规划》《意见》到《框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未来普惠金融对企业方、金融服务提供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简单地停留在银企贷款层级上的金融服务。首先企业方要明白找到金融机构能够为自己解决什么问题,需要金融机构为自己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金融服务提供方则要建立健全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储备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金融服务人才队伍。企业如何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公司债、可转债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来源;如何引入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实现创新发展等。
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普惠金融的供给侧改革也需要金融行业标准的建设。我国金融机构在机制、产品、服务和人才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在融资、投资等各方面知识都很欠缺。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实际包含了企业,按照《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给出的范围,主要有两类,“一是在市场上可获得金融服务相对弱势的小微企业,二是贫困地区企业,最终目标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为其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客户的金融需求是全面的、综合的,不限于贷款、存款,还应该包括支付结算、财富管理、保险、投资等各类需求。大力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使得相关从业人员能够灵活运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跨领域知识,实现金融机构跨领域联动,能促进小微企业、贫困地区企业甚至地方政府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可得性、便捷性和金融服务的满意度的有效提升。这其中建立综合金融服务标准大有可为也十分必要。
展望未来,金融标准化工作将进一步为金融监管提供支持,为提升金融业服务发展水平创建标杆,推动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建设。
(吴晓灵为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本文编辑/陈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