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十年 成就专业—《清华金融评论》创刊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2023年11月9日 (下午6:41)1,410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经营

分类:总第120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特稿, 特稿-总120期

标签:无

000

忆往昔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3年11月,我们迎来《清华金融评论》创刊十周年。《清华金融评论》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于2013年11月正式创刊,开创了我国高校创办政策性金融期刊的先河。十年来,《清华金融评论》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初心,追求卓越,不断创新。《清华金融评论》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和建言,用具有前瞻性、思想性、深刻性、实践性的内容持续服务读者。同时,《清华金融评论》顺应时代的形势发展需要,持续打造智库型全媒体平台转型。截至2023年第11期,《清华金融评论》已累计出刊120期,发表文章近4000篇(不含增刊),汇聚专家学者近3000位,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33万,举办各类活动200余场。

坚守办刊定位,成就高品质封面专题和栏目内容

《清华金融评论》以“分析研究经济金融形势、解读评论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献策经济金融实践”为办刊内容。十年来,《清华金融评论》坚守办刊初心和使命,响应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时代之问,办成了主题鲜明、分析透彻、既有政策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具有高度的政策性和一定的权威性及超前性的政策类金融期刊。

把握金融发展的“时”与“势”,专注于政策建言与解读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清华金融评论》在2013年11月的创刊,恰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要举措,内容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建设、金融开放、金融监管等。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工作三项任务,即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22年10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这些都为《清华金融评论》的办刊内容定位奠定了基础,成为《清华金融评论》的“内容之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清华金融评论》首期的封面专题即以“利率市场化渐进”为题,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鼓与呼,2014年第1期的封面专题以“迎接金融改革新浪潮”为题。2017年第11期的封面专题以“金融稳定与发展:新使命 新征程”为题,探究在新时代下如何实现金融稳定与发展。2021年第1期的封面专题以“‘十四五’金融改革 助力新发展格局”为题,展望“十四五”时期的金融改革。2023年第5期的封面专题以“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为题,从多角度探讨在新时代如何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以金融“活水”滋润实体经济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是我国金融发展永恒的旋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清华金融评论》2023年第1期的封面专题以“探索金融助力实体经济新路径”为题,探讨新形势下金融如何切实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融资难、融资贵曾经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2015年第3期的封面专题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为题,探究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这一痼疾的方法。

发展实体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涉及财富的创造,也涉及财富的分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2023年第3期的封面专题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为题,深入探讨如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以推动共同富裕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金融在扩大内需中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第4期的封面专题以“如何让扩大内需战略落地见效?”为题,深入探讨了扩大内需战略的意义与路径,为推动我国扩大内需战略落地见效建言献策。

资产管理行业是我国投融资体系中的重要枢纽。2012年以来,我国资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清华金融评论》持续关注资管行业发展。2016年第9期封面专题为“大资管理性回归”。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拉开了资管行业转型发展的序幕。2018年第4期的封面专题以“大资管:‘疏堵结合’ 回归本源”为题,探讨资管行业如何做到“疏堵结合”,回归本源,在逐步落实资管新规,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同时,为符合资管本源的新业务保驾护航,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2021年12月31日,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在资管新规正式实施之际,2022年第1期的封面专题以“未来已来 构建资管行业新格局”为题,对资管新规制定实施及行业整改进行系统回顾,对资管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行研判,就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防控金融风险

防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和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带来了挑战,2014年第6期的封面专题以“影子银行风险与监管”为题,探究影子银行的监管之策。2019年第1期的封面专题以“防风险之道”为题,铺就防范金融风险之道。2020年第8期的封面专题以“全力支持复工复产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为题,及时提出了疫情之下金融风险防范策略。2022年第8期的封面专题以“构建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四梁八柱’”为题,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推动构建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安全的长效机制。2017年第2期以“构建楼市长效机制”为题,探讨构建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风险点。2019年第7期的封面专题防微杜渐,以“规范地方债务 防范化解风险”为题展开探讨。2023年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2023年第10期的封面专题以“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题,力求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探寻出一条具有持续性、兼容性、稳定性的道路。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的重大制度创新。2015年适逢我国《存款保险条例》施行,当年第5期的封面专题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完善金融安全网的里程碑”为题,就这一基础性制度安排进行了深入解读。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愈加复杂多变,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银行尤其首当其冲。2019年第11期的封面专题聚焦“中小银行风险防控之道”。

扩大金融业开放

扩大金融业开放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中国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金融业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2018年第12期的封面专题以“以开放促改革: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题,探讨如何推动形成金融业全面开放新格局。2019年第12期的封面专题以“中国企业‘走出去’:新征途与新机遇”为题,探讨了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中应如何抓住机遇。2016年第7期以“反洗钱与金融开放”为题,探讨在金融开放的形势下如何实施反洗钱。

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第11期的封面专题以“‘双循环’助推全球价值链融合发展”为题,探寻“双循环”的新格局下全球价值链融合发展之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23年第6期的封面专题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题,总结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果、影响,探讨如何抓住机遇,克服挑战,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13年9月成立的上海自贸区是金融开放的试验田。2014年第9期的封面专题以“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为题,展示上海自贸区建设一年来的金融改革成果。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开创了全新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模式。2015年第2期的封面专题聚焦“沪港通:机遇与挑战”。

面对中美贸易战,2018年第7期的封面专题以“中美贸易关系:短期与长期分析”为题,探究中美经贸关系变化的原因,探索中国长期发展路径。

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金融安全是一国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而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则是构筑金融安全防线的必经之路。2014年第4期的封面专题以“金融监管机制转型”为题,探讨金融监管机制应当如何与时俱进地转型。2018年第8期的封面专题以“构建有效金融监管体系”为题,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2023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金融监管职能部门进行系统性重构,随着“两委一行一总局一会”的中国特色金融监管框架正式搭建,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并举的监管模式日渐清晰。2023年第8期的封面专题以“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 构筑金融安全防线”为题,深入探讨现时代下的新监管框架、监管路径、实践逻辑、法治根基。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发展给监管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2014年第2期的封面专题以“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为题,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提出了构想。2019年第5期的封面专题以“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为题,探讨金融科技的监管之道。2018年第3期的封面专题以“监管科技护航金融新生态”为题,讨论了监管部门如何强化监管科技以应对挑战。

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期努力,我国金融法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基本建立了层次丰富、覆盖全面、结构合理、保障坚实的现代金融法治体系。2022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期货和衍生品法》。2022年第5期的封面专题以“《期货和衍生品法》落地 护航市场健康发展”为题,对《期货和衍生品法》进行全面解读,为更加有力地促进期货和衍生品市场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言献策。

理性认识金融创新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重视创新发展,金融产品和市场层次不断丰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日新月异。但金融创新之下乱象仍存。对金融创新应理性认识,将良性金融创新与“伪创新”区分开来。

制度创新是更高层面上的金融创新。2015年第6期的封面专题以“新三板 新发展”为题,探讨了新三板市场的发展。2019年6月,科创板正式开板。2019年第6期的封面专题以“科创板:从0到1新征程”为题,对科创板的诞生进行展望。2021年11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2021年第10期的封面专题以“全球交易所变迁:竞争与创新”为题,探究了全球典型交易所的发展模式、制度创新。

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称REITs)是成熟市场国际市场重要的金融产品。2020年第12期的封面专题以“推动REITs试点 助力双循环”为题,为我国公募REITs试点保驾护航。

《清华金融评论》持续关注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2016年第10期的封面专题以“科技驱动金融变革”为题,探讨科技进步对金融的深刻影响及各类金融机构的应对之策。2016年第5期的封面专题以“数字货币与区块链”为题,探讨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分析数字货币的属性、应用场景等。2017年第4期的封面专题以“区块链:技术重构金融?”为题,回答技术能否重构金融的“时代之问”。2021年第3期的封面专题以“解码央行数字货币”为题,为读者打开了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丰富想象空间。2017年第8期的封面专题以“金融业应用大数据技术:机遇与挑战”为题,聚焦金融业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2021年第5期的封面专题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积极贡献金融力量”为题,探索如何利用数据这种新型生产要素服务金融业发展。

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简称SPAC)是2020年境外资本市场中一道“亮丽风景”。2021年第7期的封面专题以“SPAC的探源与镜鉴”为题,探讨了SPAC的运行机制、制度优势及潜在问题等,这比2022年1月中国香港市场正式推出SPAC早了整整半年。

助力普惠金融和金融普及教育

金融不只是一种经济活动,冷冰冰的资金流动不是金融的本质,金融的发展应当体现为民服务的暖心情怀。普惠金融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蕴含了一种价值理念。2015年第12期的封面专题以“‘互联网+’重塑普惠金融”为题,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助力普惠金融发展。2016年第12期的封面专题以“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新生态”为题,展望数字普惠金融的构建。2020年第7期的封面专题以“金融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为题,探索了金融扶贫的重大意义。

金融普及教育对于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清华金融评论》作为由教育机构主办的期刊,对于金融普及教育可以说有一种念念不忘的“执念”。2014年第12期的封面专题“金融普及教育任重道远”、 2017年第6期的封面专题“迎接金融普及教育新时代”、2022年第6期的封面专题“加强金融教育 推动共同富裕”均以金融普及教育为主题。

视野国际化

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会向国内传导,对我国带来各种影响,国外的金融实践能为我国金融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清华金融评论》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持续关注海外金融政策变化。《清华金融评论》设有“国际”栏目,聚焦国际重大政经事件,偏重从经济、金融视角进行解读。《清华金融评论》积极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撰稿,加快国际化步伐。

2014年第5期的封面专题“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方向”和2014年第8期的封面专题“养老金体系改革与国际借鉴”从不同角度吸收借鉴了外国金融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2022年3月以来,随着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全球范围内出现密集加息潮。2022年第12期的封面专题以“全球加息潮:风险与应对”为题,全面探讨全球加息潮的影响和应对之策。2023年上半年,美国硅谷银行等地区性银行倒闭。2023年第7期封面专题以“美欧银行业信心危机”为题,深入探究美欧银行业信心危机的主要成因、演进前景、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等话题。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金融赋能“一带一路”是《清华金融评论》关注的重要话题。2015年第9期的封面专题以“金融引领‘一带一路’”为题,探讨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金融如何发挥引导资源配置和优化投资效果的重要作用。

望未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清华金融评论》把握和顺应金融改革发展的时代大势,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在金融和经济领域的重大政策和金融实践,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坚持追求卓越、创新发展,努力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和影响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实践为《清华金融评论》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内容素材。《清华金融评论》将坚持办刊特色,丰富杂志内容,提升杂志质量,把《清华金融评论》建设成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智库型全媒体平台。《清华金融评论》将进一步围绕平台智库化、内容观点化、功能立体化、视野国际化、经营数字化的“五化”方针积极探索。《清华金融评论》将进一步加强出版能力建设,突出优势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办好特色专栏,进一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并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不断推动数字化转型。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弹指一挥间。而《清华金融评论》所经历的这十年是这新时代的非凡十年,这十年的每个瞬间都在创造奇迹、书写历史。《清华金融评论》的所有作者、读者、工作人员都是砥砺奋进书写这历史的一分子,我们有幸参与,与有荣焉。期待,在未来的更多十年里,我们齐心协力,助力《清华金融评论》取得更大的进步。

1

上一篇:“二师兄”身价大跌,10月CPI再次同比下降 | 宏观经济
下一篇:干货满满!潘功胜最新重磅发声,经济形势、人民币汇率、地方化债、房地产等都有提及 | 宏观经济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