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负责人:从总量、结构、价格三方面发力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存量高风险银行改革方向和化险思路已经明确丨政策与监管

2024年1月10日 (上午8:51)2,229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评金融, 首页

标签:无

2

新华社1月8日报道,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会议重要部署如何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结合本次访谈和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1月4日—5日召开的工作会议可以看出,2024年货币金融环境将从总量、结构、价格三方面发力,同时守牢风险是其中重要底线。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从总量、结构、价格三方面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总量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准备金等基础货币投放工具,为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防止资金淤积,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邹澜表示,要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一方面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继续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金融债券市场发展;另一方面支持金融机构围绕九大重点任务积极挖掘信贷需求和项目储备,多措并举促进贷款合理增长。

在结构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要做到有增有减。”邹澜表示,增的方面,要进一步提升货币信贷政策引导效能,紧扣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好高质量发展。减的方面,要通过债务重组、市场出清等多种方式,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

在价格方面,邹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指导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柜台债券市场,既为居民家庭提供更多投资选择,也进一步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多元化渠道。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认为,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取向将保持稳健基调,继续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总量上,要继续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在结构上,要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企业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继续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一批影响大,带有紧迫性、全局性的突出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介绍,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有3655家银行处在安全边界内,资产占全部参评银行总资产的98.3%。24家主要银行一直评级优良,资产规模占银行业总资产约70%,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压舱石”。经过持续的改革化险,高风险银行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已经较2019年峰值时压降几乎过半,存量高风险银行的改革方向和化险思路已经明确,正在稳步推动落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孙天琦表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我国金融体系将更加健康稳健。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发挥好压力测试作用,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体系,对新增高风险金融机构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制度,明确整改期限和要求,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我国存款保障水平保持高位,存款保险可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孙天琦说,进一步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发挥好存款保险专业化、常态化风险处置职能,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杠杆加速扩张,相关行业领域风险持续叠加,面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的巨大压力,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央行多次谈到守牢系统性风险底线。此前,1月4日—5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工作会议时也表示,2024年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理运用债务重组、置换等手段,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抓好“金融16条”及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各项政策落实。推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推动重点机构风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机制,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常态化风险处置职能。持续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方正证券分析认为,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等表述,既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也明确地产防风险“托底”的迫切性。第一,“安全”的重要性继续提升。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安全”、“质量”和“发展”等词频也显著增多。在“逆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高质量-大安全”将是中长期的经济/产业/政策主线。第二,地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表述,从去年的“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到今年的“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行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更加聚焦于修复民营房企的“筹资现金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是“大安全”和“高质量”的底线。

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质量和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推动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经营主体在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和国际收付的需求也在上升。”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介绍,2023年前11个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48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货物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占比为25%,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更加注重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质量和水平,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更好满足经营主体交易结算、投融资、风险管理等市场需求。

李斌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将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继续做好制度设计、政策支持和市场培育,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性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同时,稳妥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全面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提高我国外汇和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丰富风险对冲工具,构建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融资环境。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提高人民币清算效率和安全性。推动境外人民币市场建设,完善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供给机制,丰富离岸人民币风险管理工具,丰富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

“我们将持续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保障人民币国际化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李斌说。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境外广泛使用,流通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获得较为明显的进展,比如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外汇储备货币,被多家央行和货币当局纳入外汇储备。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体系,推动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人民币使用。优化人民币清算行布局,加强国际间货币合作,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加大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及拓展力度。此次强调人民币国际化也意味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将在2024年稳慎推进。《清华金融评论》在2023年6月刊推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封面专题,认为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中的重要性持续上升。近年来,我国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功能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下一步高水平对外开放势必丰富人民币跨境使用场景。应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持续提升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的便利化水平,畅通人民币回流渠道,增强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文章来源丨新华社

责编丨丁开艳

校对丨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

上一篇:朱民:中国金融转型零碳金融,站在世界大潮之巅
下一篇:走出通缩的坎坷之路—2024年日本经济与货币政策展望丨封面专题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